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静心读书 和善为人(家风征文)

发表日期:2015/11/23 16:18:16 作者:谢强龙 有700位读者读过

静心读书   和善为人

——江宁区“家风(训)伴我行”征文

孩子:谢张逸洁   就读学校: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四(1)班    

家长:谢强龙     工作单位: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题记:

新闻联播曾有过一期《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那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我们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老百姓都说——家风,中国人精神支柱!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我们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集萃。因此家风既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一部分(谢强龙执笔)

(一)我们家的家风

静心读书   和善为人

(前者是人生之花,后者是立世之根!)

(二)我们家的家风内涵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静神养心、陶冶情操。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众多人喘不过气来,在繁忙之余,沏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书香中寻找一片清新幽静之地,让疲惫的心灵栖息下来,与藏于书中的智者慧语,不仅能品味人生,还能在其中寻找几分雅趣,更能给孩子作出一份无声无言又胜于千言万语的榜样。

我的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要是为人和善友好, 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给你回报。用英国谚语就是:If the behavior be and genial amity, so this world meeting give you repay.阅读养心,静享书香,让我们给心灵寻找一所幽静的花园,怀几分惬意,在其中徜徉漫步。若说这是花,而和善为人就是根。言词恶劣的人,无法让人信服他的心地。因为内心的傲慢与言语的鲁莽会导致失去很多朋友。学会随缘、学会态度谦和、语气和善,与人的磨擦自然就减少,相互之间的亲切感自然就增加了。

低调谦和与人为善,但在关键问题上有原则有气魄,如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时,就要有敢于和邪恶势力针锋相对的勇敢和气魄,大是大非的原则上寸步不让!

(三)家风形成的背景

我们家自小家境贫寒,祖上几辈都是靠汗水和劳动在田地中辛苦的憨厚农民,父亲、母亲虽然很聪慧,但由于家境,都没有上完小学就早早的成为家中的劳力。但他们希望我能多学些文化知识,将来能为祖国建设多做一些贡献。所以我从小就带着几代家人的嘱托和希翼,天资不是很高的我,用比别人多一份的勤奋和好学,从小学读到中学,再到师范,后来工作时,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大专和本科,准备在后期家庭宽裕时想继续参加在职研究生的深造学习。

在这些年的求学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好的投入到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言谈身教光荣的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还感受到读书给我的快乐、平静和幸福,而且母亲一直教育我的“与人和善友好”,更让我成为一个低调内敛,人缘都很好的人,不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处理的好,而且家庭关系、与家长关系也相处的和谐。这些让我的教育教育工作和家庭生活,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我平时也是用静心读书、和善为人的理念潜移默化的教育女儿谢张逸洁的。

第二部分(谢张逸洁执笔)

我在家风熏陶下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我家有很多书,不仅大书柜中装满了书,连书桌上、沙发角和阳台都是书,可以说我家就算不能算得上是书的海洋,至少能算得上是一个书的小湖泊了!

在爸爸妈妈的潜移默化下,我也爱看书。而且还经常拉着爸爸妈妈表演书中的精彩片段,比如读到《掩耳盗铃》时,我让爸爸扮演盗铃的那个人,他夸张又有趣的表情和动作让我的肚子都笑疼了。

虽然我们一家都爱看书,但我跟妈妈不同的是,她喜欢看电子书,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看,而是跟爸爸一样,喜欢展卷翻书、轻松惬意的传统阅读,因为我喜欢那种手指摩挲纸张的快乐!

书读得多了,就有想法,想法多了,就想表达,所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也将自己的作文和诗歌勇敢的参赛和投稿,所以别看我才9周岁上四年级,现在的我已经有好几张作文获奖证书,还有五六篇作文刊登在《金陵晚报》上,还有两篇作文和一首小诗发表在《江宁教育》上,我们家成为了江宁区首届“书香家庭”,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书香少年”,同学们都称我是班上的小才女,让我很是害羞,其实我要努力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觉得书是可以伴随我的朋友,烦恼的时侯,读书可以放松心情;孤单的时侯,读书可以寻找心灵知音,与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更重要的是,这些好书让我学会了更好的为人和善,和大家和睦相处,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尾记:

我们相信“静心读书 和善为人”的家训,将在我们家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等多方面形式,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