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奇妙的儿童世界

发表日期:2015/11/23 20:42:32 作者:郑承鑫 有624位读者读过

班上有个小女生,一开始觉得她有些“公主病”,上课经常皱着眉头思考,对周围的小朋友摆臭脸,一副颐指气使的傲娇样。她思维灵敏,表达清晰,测验成绩也不错。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但凡跟她做过同桌的小朋友,成绩都会有明显进步,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仿佛一下子开了窍。从此对她多加留意。

怎样才能更大地发挥她的神奇魅力呢?跟班主任讨论后,把她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三组中间的单人座。左右是两个反应比较慢的小朋友,身后左右的座位也是。一人辐射多人。

她是如何做到教师难以做到的事的呢?

就其个人而言,她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当我指着黑板上的“3+7=10”,却口误说“2+7=10”时,她能指出错误。当我准备讲书上某一题时,她能提醒我上面一题还没讲。儿童的自我教育一旦开始,将表现出如下特征:他们的反应更迅速,更有准备,以前身边没有引起他们丝毫兴趣的事物,现在却被他们强烈感知。他们能更清晰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出错的时候能很快发现和改正。我们看到一些智力发展较好的孩子对轻微的感召都表现得十分敏感,他们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从他们的课堂表现上,我们很容易将他们与那些所谓“学困生”区分开。她曾有一人同桌,上课总爱发呆,望着窗外作沉思状。而一段时间后,他完全不再发呆了,经常举手发言,虽然会有犹豫。

更重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儿童最初获得社会意识的情况与我们所熟知的原始社会的“家庭意识或部落意识”相似。6岁以后,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完全有意识的生存状态,开始有了要了解人们的行为背后所遵循的传统习惯和社会规律的意愿。他们渴求有一个能够指引他们生活的人或群体。而她,就扮演了这样一个领导角色。在剪纸课上,她会主动拿过旁边小男孩的纸说:“我来帮你剪!”而小男孩看得一愣一愣,默不做声。当整顿纪律时,她甚至照顾到后边的小朋友,用手指着,着急地说:“你们坐坐好!”儿童有着美好的天性,他们对比自己强的人会抱以崇敬态度,会帮助智力不如自己的人,对弱者表示关爱和怜悯,对做错事情的人表示理解。

 儿童也有他们的一个小世界。儿童是唯一一个仍具备这种凝聚力的群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儿童这种凝聚力不能从教师或成人那里学习得来,而是在自然神奇的力量指引下产生的,是生命本身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