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士勇>> >> 正文

寻找不同中的相同

发表日期:2015/11/21 10:37:23 作者:陈士勇 有465位读者读过

寻找不同中的相同
——罗鸣亮老师与刘德武老师《小数的意义》赏析
同样是《小数的意义》教学,一节,可谓“跌宕起伏、充满挑战”,一节,则是“娓娓道来,理性朴素”。要将两节风格迥异、设计不同的课放在一起欣赏剖析,似乎不那么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从概念教学的内核出发思考,或许可以找到其相同的妙处与深意。我们一起来思考:
一、高立意——凸显概念本质,关注核心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讲,目标立意,是衡量一节课最为核心的要素,决定着一节课的走向与深度。帅气激情的罗明亮老师,朴素家常的刘德武老师,从目标立意的角度分析,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数形结合,彰显本质理解。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如果仅仅是让学
生记住概念语言,显然并没有从本质上完成概念的构建与理解,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0.7、0.88、0.524表示的意义?两位老师均借助了图形直观作为概念理解的支撑。两节课中,动态、多次呈现“平均分成十分,涂色部分占了这样的1份、2份、…8份,就是十分之几”,……,“直观图——十进分数——小数”三者紧密融合,非常清晰地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致使意义不再“浮于表层”,而是“直观可感”,从而达到“本质理解”的层面。
虽然两节课分别用了二维图(正方形)、三维图(立方体)作为理解的载体,但显然各有优势。罗老师的课中,对于直观图的使用与呈现,让学生经历了从“眼中有图”到“脑中有图”;从“十等分、百等分”到“五等分、自己等分”的过程,致使学生的意义理解逐渐直击本质,趋近深入,真是妙不可言!刘老师的课中,利用“立方体图”作为理解支持,在三位小数的直观理解中也是优势明显,“0.524是由5个0.1(一层)、2个0.01(一条),4个0.001(一个)”组成的,在图中清晰可感,这显然是平面图所不能做到的。
着眼发展,体现核心素养。
是否将目标仅停留于“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呢?
有没有可能使目标视野更高远一些,将学生发展的着眼点看得更长远一些呢?两节课为我们提示了不同的“发展性”视角。
“培养数感”。罗老师的课中,有两个问题,问题一:“0.524可能和什么有关?”学生答:“和生日有关”,“生日写成小数有意义吗?”问题二:“□.□□,我的身高有一个数字3,猜一猜”,答曰:“3不可能在个位,不可能有3米多”、“不可能在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我的身高都有1.3米多”,至此,“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数”这一数感培养的目的已悄然实现。
“发展思维”。抽象、概括、比较、推理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有可能在概念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吗? “0.1、0.2、0.3表示十分之一、十分之二、十分之三…,能不能概括的说?”“这样很概括”。“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零点几几就是百分之几,能不能推出新的东西?”“这叫推理”。如此生涩的词语,有可能让学生理解吗?从课堂观察看,“抽象概括”、“类比推理”,这些“深入”的思想,因为有了“浅出”的“打比方”、“举例子”而显得水到渠成。
目标虽各有侧重,但显然,两位老师均不满足于知识技能层面的目标,而是着眼长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加以实现。
二、大背景——瞻“前”顾“后”思考,贯通知识体系
“实现知识顺应,纳入已有结构”,这是两节课均有的鲜明特点。罗老师从“一个10是10,10个10是百”,到“不到1,怎么表示呢?”从1的“累”到的1的“分”,顺利完成了整数、1、分数之间的关系沟通,将新知顺利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刘老师则是从0.8、0.6的“读小数”到“小数加减”,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义”的两层解释“表示什么?价值”,实现了“已经有什么”到“还要学什么”的转换,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十分明确。
“激活已有经验,贯通知识体系”,“瞻前”“顾后”,是两节课的又一特点。罗老师的课始,“一位小数环节中,出示正方形“1”,呈现涂色部分,让学生用一个数表示,“2/3”、“0.2”、“0.8”的猜测与验证过程中,“有人说2/3,有人说0.8、0.7,礼物该给谁呢?讲道理”。互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数与小数的“同”与“不同”,感受“同”:都是分数;体会“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有效激活了已有知识经验,并提升了新的认识,充分体会到:小数是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与“十进分数”有关,打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刘老师的课末,揭示“小数的意义是很多知识的基础,还会学‘性质’、‘意义’、‘加减’、‘应用’。此环节虽显生硬,但是,将“知识置于体系中让学生明晰”,这一意识似乎也值得借鉴。
三、好材料——追求结构精致,实现功能多元
纵观两堂课,在材料构建与设计方面,可圈可点之处颇多。罗老师重“精致巧妙”,刘老师重“简单直观”,限于篇幅,笔者从罗明亮老师的材料选择中撷取几则欣赏。
材料1:涂色部分用哪个数表示?(图1)
材料2: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图2)
材料3:如何在这个图中表示出0.524呢?(图3)
\
 
材料1——功能一,巩固一位小数意义;功能二,引出两位小数的学习需要并探索两位小数的意义。
材料2——功能一,进一步加强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理解;功能二,体会进率,10个0.01就是一个0.1;功能三,小数性质的渗透,“小数末尾的去掉0或填上0,小数大小不变。
材料3——功能一,检验意义理解;(“先分成10份,一条是0.1,涂5份,下一行分10份,涂2份,表示0.02;下一小格分成10份,涂4格,表示0.04,学生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功能二,掌握小数的组成;功能三,引出数轴,初步体会在数轴中“数”与“点”的对应。
进一步思考:
或灵动、或婉约、或激情、或简单,课的演绎,往往因教师的个人风格及个性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课的认识、理解、提取、演绎,又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在罗明亮老师与刘德武老师《小数意义》的不同课堂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但是,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以问答推进”似乎是两节课的共性,鲜有任务驱动下的全体思考,学生参与度如何呢?是否有可能让学生参与更充分一些呢?是否可以将任务空间、问域空间设置宽阔一些,在学生全体参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将不同材料进行呈示、分析、交流,而不是让部分学生的思考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进程推进的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