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乐真教学>> >> 正文

教师读书读后感之5

发表日期:2015/5/7 0:00:00 作者:陈光耀 有673位读者读过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仅仅现在考高分更重要!

——寒假读《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二)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先来看了之后让我内心的触动很大的两段摘录,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学校的活动,必须记住,基本的意图不是为了消遣,不是以最少的烦恼传达知识,也不是要获得技能,虽然这些都能作为副产品得到,而在于扩大和丰富经验的范围,保持智力发展的兴趣活跃有效。”(约翰·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我相信真正的教师应该是培植者。他们帮助学生称为独立的、渴求知识、把经验和知识结合为一体的学习者,而且这些学习者还真诚关心给生命以意义的其他人,这样教师就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卡罗尔·西蒙·温斯坦《中学课堂管理》)

自己这一段时间都在读王晓春的《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了一个假期,此书赋予了我很多新的见识,我要细细的再三品位。就其中一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的:

做教师的,怎么能知道某个学生学习能力强呢?我自己的经验,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智力活动方面往往有以下的特点:

1、他们有明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提出课本里和教学中没有谈到的问题。

2、他们能迅速掌握旧知识。

3、他们能很快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他们不害怕“不确定性,不热爱“标准答案,遇到谁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他们反而会兴奋起来。

5、他们有一种本领,能够把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且能说出一些道理,证明他们有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联想能力非的常重要。

6、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词汇量大才能进行严密的思考,否则即使有思考,也是模糊的、朦胧的、粗线条的。

“观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团体以及个人,都要看他是否善于学习,就能知道他有没有后劲,有多大前途。老师们难道没有看到许多小学的三好生、尖子生、样板生,到了中学各方面却都落后吗?”(王晓春语)做教师的,应该有一双慧眼,能看出哪些学生真有学习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他们才是未来的人才。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仅仅现在考高分更重要!

本学期又是所带班级的小学最后半年了,我想努力的在自己的课堂上创造非胁迫性的气氛(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相长的气氛),经过一番思考,我最终决定在学生报到的2月16日那天,借鉴了美国桑迪(中学化学教师)的“索引卡”,不过我是问的,也不需要孩子们当时回答,而是使用本班的特色心桥本为载体,让孩子用一周的时间,将自己的回答写在上面。我的四个问题是(1)你怎样才能将数学学的更好?(2)你希望数学课上哪些东西能让你激动?(3)你在数学课上对什么感到紧张?(4)你认为我可以怎样帮助你(不限于学习)?

我希望十几年、二十多年之后,孩子们如果能够回忆起我来,回忆的不是我上课的情形和教给他们的知识,而是一个可以相互谈心、共同沟通、相互进步的亦师亦友的感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是吗?

读《不生气的智慧》有感

徐腊梅

利用寒假的时间,这段时间将《不生气的智慧》读完了。按照编著者讲,这本《不生气的智慧》,既是一部心理健康的养生手册,也是一部人生励志的修炼宝典。生活就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比赛,要想赢别人,必须先赢自己。用平和的自己打败暴躁的自己,用大度的自己打败狭隘的自己,用不生气的自己打败生气的自己……遇事常怒者必定是生活的懦者。这本书看似读完了,其实读不完,因为每天都会遇到生气的事,要时时修炼,时时拿出来读一读,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生气是人生健康的一大杀手。生气能摧毁人的活力,消磨人的精神,能够很严重地影响人的工作;一时的冲动可能会毁掉你的一生。遇到不快的事,发泄怒火不是好办法,最好是在怒火产生时就消灭它。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不符合规矩的行为,比如,学生不写作业,学生打架、骂人,学生上课讲话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一看到就生气,久而久之,身体也负荷不了,就会生这样那样的毛病,再来吃药打针,调理,花费了精力、财力、体力等等还不见得能好转。如果常常修炼自己,做到每天不生气,身体自然健康,各种小毛病也会消失于无形。

二、点亮心灯,驱除心中的阴影。驱除生气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常常怀着一种愉快的态度,看到丑恶的现象,也不要急着生气发火,有时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多换位思考,心中的怒火就会平息,与其生气不如想想自己能为这事做些什么。一个人的心中若被怨怒、仇恨、嫉妒、报复等阴影填充时,生气就会不可避免,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让生活多些阳光,阳光进来了,阴影自会消失。

以宽容之心化解怨恨之火;谅解是消除怨恨的良方;面对嫉妒要学会心理的调解;积极疏导情绪,抑制愤怒之火,幽默的语言是抑制愤怒的良方。

推己及人,以柔和驱逐怨恨,爱产生爱,恨产生恨,用爱心化解仇恨。改变思维,消除报复心理,让宽容关上报复之门。

 三、时时提醒自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算得到的名誉、金钱,也没任何意义,年轻时不好好爱惜身体,到老了,生命银行会给你结算总账的。一个人的健康是指身心健康,而两者也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两手都要抓,才能保证健康。一是要吃的合理,吃的健康,适当运动,二是要抓心里健康,做到不生气,怒气会让人愚蠢,怒气会让人伤身,坏脾气会害死一个人。要想不生气,就要时时注意心性的修炼,就要事事加强自我修养。

总之,不生气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生活为什么妙不可言,就因为它的不可预料,生活的每一个面都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给我们一个“惊喜”,让我们措手不及,难以接招!时刻要调整好心态,随时保持微笑,因为那只是生活的裂缝,有了这些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我们密不透风的生活。

《血玲珑》读后感

赵芮

这是一部充满爱的小说,也是一部充满血的小说。

很喜欢作者拟的书名《血玲珑》,满眼胜利之色又玲珑剔透,充满光泽。看完整本书,竟然不会留下对那些自己一向讨厌的人的憎恶,也没有以往对书中某个人的喜欢,有的只是对爱的钦佩,在爱面前人类的行为可以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爱面前人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爱面前我被感动、被震撼、被义不容辞的说服。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母爱是一种本能,母爱并不伟大,能爱他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的"当时也不知道这句话有几分道理,但看完《血玲珑》才发现这对母爱是极大的不公平,母爱是一种本能,但这不能阻止母爱的伟大。《血玲珑》是围绕卜绣文为给女儿早早治病引发的一个医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实验"血玲珑"展开的。文中提及最多的爱便是卜绣文对女儿的爱。当得知女儿患上了罕见的贫血症时她像一般人一样,先是质疑,想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明诊断的不可靠性,但是短暂的哭泣之后,当她再次拭干眼泪时,却变得更具有抗争性,更具有力量。

血液病被称为是烧钱的病,为了给女儿治病,她开始疯狂地赚钱,在外人眼里这是一个多么冷血的母亲,女儿病了她的精神却丝毫不受影响。但又有谁知道这位母亲内心深处的挣扎。都说女人不能太逞强,但是这位母亲却为我们展现了逞强女人特有的魅力。在无数个夜晚,她把自己置身于那些血液病的书籍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杀气,但是为了女儿她要看下去,一件厚厚的外衣,滚烫的茶水,保暖的红外线袜子帮她抵御着文字间那刻骨铭心的冷。

研究完这些书时,她发现女儿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是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囚徒,怎么办?她要救女儿,但是医学上都治疗不了的病症她又能怎么样?不,人类还是在不断进步的,不断的战胜着各种疾病,天花,肺癌不都是很好的证明吗?如果女儿可以等到医学征服贫血的那一天就有救了。这样的设想虽然一厢情愿,但母爱的光辉提供给它们得以延续的动力。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救女儿。要强的女人有个特点,那就是观念一旦形成,便变成了钢铁般的意志和誓死的决心。之后她开始用女人仅有的资本讨好魏医生,利用魏医生对她的爱,求魏医生帮忙找这方面的专家钟百行救自己的女儿。当得知目前要救自己女儿唯一的办法是再怀一个孩子时,她惊呆了,对于一个马上要闭经的女人,这无疑是向死亡的挑战。但是片刻的沉默之后她神情随意的说"好吧,我同意"她身上、面容上呈现的临危不乱的决绝和视死如归的从容让魏医生哑口无言。是啊,对于救早早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即使自己要担风险那又怎样?天不从人愿,她刚怀的这个孩子基因系统和早早的差异很大,怎么回事,原来十三年前在她的身上发生过一次强暴案件,而这个孩子就是那次结下的果实。怎么办?要找到那个强暴自己的人再让他做十三年前那件事吗,还是放弃治疗呢?我想她应该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前者,可是要找到十三年前的那个人谈何容易。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命运之神还是很垂青这位伟大的女性,一位为完成母亲遗愿的考古学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推断能力帮她找到了那个人。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却又关上了另一扇窗,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那个暴徒原来就是现在自己的商业伙伴匡宗元。人啊!人!在命运面前你有什么掌舵的能力,你不过是一个玩偶,当真相大白于你眼前时,你听到了上苍的嘲笑,你愤怒,你麻木,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要想生存就得接受这肆无忌惮的嘲笑。千方百计低三下四的终于又怀上了和早早基因结构相同的孩子。一切进展顺利,但是生活就像电路设计中的毛刺一样,不定时的投给你一颗炸弹,把你炸得面目全非。先兆子痫,不,已经发展为子痫了。母婴生命危在旦夕。保孩子还是保大人?昏迷中的卜绣文如果能听到这样的疑问她会像百石老先生一样决绝---保孩子。好在魏医生对她的爱以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宣誓让他尽最大的努力保住了大人,意外之喜也保住了孩子。面对这个可爱的孩子真的要抽她的骨髓吗?她到底要怎么办?"医生我两个都想要。"母亲要孩子这是多么随意的事情,但是在她面前不行,她必须做出选择。逞强女人的决绝毋庸置疑,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这个时候医院传来早早自杀的消息。这个女人在救自己女儿的道路上可谓披荆斩棘,经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与苦难,支撑她走下来的动力就是那源源不断了母爱。这样的母爱面前我们还有勇气说母爱只是人的本能,并不伟大?结尾虽然血玲珑没有实施,但是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文中还有贯穿着其他的爱。夏贱石对早早的爱不知道应该算什么爱,父爱?还是博爱?十二年培养的父女之间的感情应该是伟大的父爱吧!接受着那个强暴的孩子,并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应该是博爱吧!

其实文中的夏贱石是一个表面看似懦弱实质却是一个有着一般人难以有的胸襟的男人。试想一下,有谁能容忍自己的妻子被人强暴,有谁又能接受那个强暴的女儿,还有谁能为了救强暴的女儿再允许自己的妻子又怀上这个强暴的孩子,更有谁能为了救强暴的孩子宁肯舍弃自己的妻子。

小说里这样的男人不知社会上有没,即使有也是屈指可数。对比而言,早早的亲生父亲匡元宗对孩子的爱主要体现在故事后期那个医院的神秘人物,其实他也挺可怜的,明明是亲生骨肉,却只能远远观看。十三年前的错误酿造的苦酒十三年后自己也是品尝苦酒的人之一,这就是命运公平与不公平交错。

文中的另一种爱是魏医生对卜绣文的爱,很纯洁的爱情,没有任何功利之心,正是这样的爱让卜绣文活着走到了故事的结尾,让他有勇气违师命为不尊。这个故事里,他是以一个矛盾体的身份出现的,他反对血玲珑计划但他又是这个计划的直接负责人。他敬佩老师但又不能完全尊师命而为,故事中的他一直在经受着选择的考验,经受着内心的考验,虽说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物,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人。还有一种爱是儿子对母亲的爱,梁秉俊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历经千山万水帮早早找各路神医。另一种比较隐藏的爱是百石老先生对医学的爱,虽然人们觉得他残酷,他冷血,但他对事业的爱毋庸置疑。

生命本身可能就是这样,必须经历各种磨练,但所有的磨练都是因爱存在,这就是生命的伟大。我会试着去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爱。

理想的美育

————读《走进最理想的教育》有感

郑承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爱美的学生,一定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长期以来,自蔡元培之后,美育的地位不再,或者说美育渐被扭曲。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的第九节阐述了他心中理想的美育。截取一二以述之。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虽然明知不可能,还是很向往梭罗,至少是塔莎奶奶的生活模式。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具有美得含义,因而都是审美的对象,它们可以让人们忘掉生活的烦恼,唤起对生命和爱的渴望。可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是何其远矣!我们不正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头进行所谓的美育吗!那些沉醉于山水间的情怀,他们兴许可以带着茫然的眼神而理解,但是能够真正经历体验吗?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吗?回想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同学间手牵手行进在乡间的土路上而不是坚硬的水泥路上,那种沐浴着真实的春风,呼吸着真正的清新空气而不是连pm2.5也无所谓的空气,聆听着近在咫尺的自然的鸟叫而不是只能在班得瑞的音乐里才重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风不再,孔夫子的教育理想在现代已无法实现。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朱永新先生一阵见血地戳破:如果教育者只是对孩子进行某种乐器的技能训练,我认为这不是艺术美育而只是技艺训练。曾经,70后的家长们对各种乐器考级的狂热达到顶峰,他们出于童年的补偿心理,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下一代,甚至,艺术一度成为通向名校的敲门砖。演绎到现在,农村学生的艺术细胞明显不如城市孩子的发达,发展爱好需要金钱的支持,部分开明的家长也意识到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孩子是承载着父辈或者自己的枷锁而行走在艺术的道路上,而这样的孩子,能有对艺术的切实真挚感受吗?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作为学生在学校的精神领袖,教师的示范作用于无形中彰显着隐形的力量,有时潜伏期还很漫长。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多或少会通过言行举止渗入学生的思想中。能够引领学生走向美丽人生的教师,自己应该也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至少是在通往美丽人生的路上。我很惭愧,自身的语言修养思想境界、专业素养都不尽如我意,离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差距还很大。做一名具有人格美、仪表美、精于教育艺术、富有审美情趣的教师,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起好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