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柯>> >> 正文

[原创]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12/3 17:21:30 作者:无 有624位读者读过

听课反思

                            ——洪琳琳老师的《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时常耳闻洪琳琳老师上课非常有感觉,思路很清晰。看到工作安排上得知洪老师周三开课,不禁兴奋,早早地做好了安排。周三第三节课,由于处理学生的一些事情,课的开始两分钟没能听到,难免觉得遗憾,但并不妨碍我对于洪老师课的赞叹,有几点感受比较深刻。

1、形象直观

  在引入新课的部分呈现兔子蘑菇、红花蓝花的排列图,让学生在视觉方面直接感受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在这样感受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排列,提示学生可以用字母、图形、符号等,学生板演展示自己的作品,又一次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

  中间环节通过呈现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如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学生从这些图中更加强烈地感悟这一知识,在脑海里形成初级的直接经验。

2、富有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当然这些源于洪老师对于这节课的创造性设计。其一是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一间隔的排列,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有其独特的想法,洪老师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有很好的效果。其二是设计了参与度很高的游戏环节,点名学生上讲台前按一一间隔的方式排队,排队的学生有限,但是出点子怎样排队的学生很多,一个个指挥员一样,最终成功地排除符合要求的队伍,也找出不符合要求队伍的原因并成功解决问题。

3、充满想象

  课进入高潮,形式也随之改变。洪老师出示题目,让学生想象每组中的两种物体能否一一间隔排列。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或者已经掌握的直接经验,通过深层次的教学,转换成间接经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这一部分不仅要求学生要习得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对于某一事物应有的想象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4、首尾呼应

  在教学数量关系的区别时,洪老师将课又拉回开始的兔子蘑菇、红花蓝花,研究什么时候数量相同,什么时候数量相差1,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利用了课件资源,又使得课首尾呼应,具有完整性。

  纵观课堂,每一环节安排紧凑,详略得当,丰富的课件、有趣的游戏环节使得课不失灵动、充满活力,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听完这一节课,心中更加佩服洪老师了,有机会还会再去聆听学习洪老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