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听课心得

发表日期:2015/12/17 17:23:29 作者:郑承鑫 有466位读者读过

                 

今天在清水亭小学参加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生态结构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观摩了三节课,分别是《可能性》(四),《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五)和《观察物体》(二)。

先说说每次的活动主题吧,基本每一次的主题关键词都有“生态结构性”,可“生态结构性”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没弄明白。今天,詹特终于详细地介绍了一番。结构主义提倡学习要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片面的知识变得有条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意义的认知结构能对知识本质掌握得深刻、牢固,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强调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些都能从新课标中找到其身影。可见,教材的编写吸收了结构主义的精神。然而,结构主义亦有不足之处,即忽视生活实践,对人文精神不够重视,缺乏生命关怀。正是基于这不足,将“生态”与“结构主义”联结。理论功力深厚的詹特专业名词、学者流派信手拈来,我总算明白了点这个词的大概含义。

再来讲讲《可能性》这一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由摸球游戏引入,逐步认识可能性,认识可能性的大小,直到可能性的应用。这节课学生共有五次活动。

1次游戏引入,学生初步感受在有红球和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两种球都有可能摸到,摸之前不能确定球的颜色。

2次小组合作轮流摸球,并将相应颜色的圆片贴在板子上。其中4组的口袋里有红有黄,1组只有红,1组只有黄。通过活动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3次是小组合作摸牌:首先。以红桃1-44张牌为例,帮助学生学会列举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次,把这4张牌中的“红桃4”换成“黑桃4”,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次,组织小组合作开展摸牌实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既验证了前面的推断,又加深了学生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4次是装球,分别装6个球,使得摸到的一定是蓝球,可能是蓝球,不可能是蓝球。

5次是帮超市老板设计转盘,巩固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弥补了结构主义脱离生活实际的缺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生态”的课堂。

虽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人人都遵守活动规则,操作得尽然有序,丝毫没有出现混乱。作为一节活动课,放得开也收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