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讲座两重奏,让我有两重收获!
发表日期:2015/10/27 21:10:19 作者:谢强龙 有651位读者读过
听课、讲座两重奏,让我有两重收获!
——周一学习有感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2015年10月26日,周一,一个平凡一周的开始,也是给我感觉和往常不同的开始。不同处有两点,第一因为小喻老师请假,我需要重操旧业代理班主任两周,第二今天有学习提升的机会,让我颇有期待!
下午的学习分两块:第一节课听课,第二节开始听取讲座。两块学习内容都来自于上元小学。
第一节课是老熟人(因为这两年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和参加基本功比赛都坐的靠在一起,混了个脸熟)李勇老师执教呈现的,内容是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听取学习了之后,感觉他这节课注重了以生为本,真正再为学生的学习提升做好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让教师的主导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服务,体现在课件的一开始“学习者:湖熟小学六年级学生和李勇老师”,拉进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对学习探究有兴趣,多了一份亲近而少了一份疏远, 多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和上台汇报,注重了面向全体,让人人的思维都开动起来,还体现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倾听,听什么?先听对不对,再听和自己的想法同不同,三听自己还有别的不同方法吗?或者有没有补充的方法。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一开始气氛还有些闷,渐渐地就活跃开了,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将大杯假设(替换)成小杯,或将小杯假设(替换)成大杯,还有用方程解决的,总之,这节课虽然练习少了些,但能让学生动手、开口又动脑,还是一节非常实在有效的数学课!
第二节开始了一个关于课题的讲座,由言克琴主任主讲,题目是《个人课题的选择策略和申报技巧》。她结合自己的研究实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解说,让我感觉很有触动,似乎感觉按照她的路子走,市级课题也是能够敢于尝试一下的!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第一是关于研究的“三重境界”:基于“观众”的虚假研究,基于“现象”的真实研究,基于“问题”才能成为的研究型老师,让我心中一震,反问自我,感觉自己目前只能出于第一重和第二重的中间,远远算不上第三重,可见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远的路要探!第二是“懂而不会”与“羊群效应”两个名词,以前我也听说过、看到过,但一直没有往心里去,今天听言主任结合例子一解说,真的振耳发聩,感觉自己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要好好的关注和利用这两种不同的状态,要善于借势而顺势而为,让学生学的扎实,自己也教的轻松!
总之,今天的学习,对我来说很有收获,很有感触,需要自己在后面的行动中一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