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2/3/28 20:31:47 作者:无 有1567位读者读过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通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的经验积累,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反而是减法的验算,不同于前面刚刚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掌握验算方法上面。
减法的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进行的验算方法。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验算的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表,填表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二是在计算过后通过观察表格进行讨论,借助具体数据,发现理解“原有本数”“借出本数”“剩下本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生能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进行验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一个环节,比较好地认识了这组数量关系,也就出现了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这里数量关系借助纸条进行适当移动,对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验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但是这里学生提出来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就说明他们比较好地理解、运用了前面的数量关系。所以我还是让学生一起来口头算一算,这也是对减法笔算的巩固,又因为通常都是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来验算的方法,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笔来算一算,这样操作,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验算方法。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注重细节处理,关注学生发展。
1、示范引导注意完整性
例题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在学生列出算式计算解答之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口答,其实口答是解实际问题的一部分,通过口答,可以让学生再次体会数量关系,联系已有的经验再次感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也体现了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学生根据“剩下的本数+借出的本数=原有的本数”这一个数量关系,提出了用123+212进行验算的方法,这是学生根据具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直观感受,在最后我应该与左边的计算竖式进行简单比较,推广到一般,就是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这样学生对于减法验算的一般方法会认识更深切,也达到了从具体推广到一般的目的,整个探究验算方法过程也就更加完整。
2、练习更注意趣味性
在巩固运用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应该是层层深入的,由于练习都围绕计算展开,显得有点枯燥,所以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新颖、有吸引力,可以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主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