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赵芮>> >> 正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发表日期:2016/3/31 15:28:25 作者:赵芮 有600位读者读过

初为人母的喜悦难以言表,我忍不住在网上晒了几张孩子的照片,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突然找我聊天,她很惊讶,我居然已经结婚生子,简单了聊了几句,她说:“我送你一本书吧,我姐姐看了说挺好的,希望对你也有帮助。”很快,我满心欢喜地收到了她在网上为我订购的《卡尔·威特的教育》。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感受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作为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他在儿子卡尔出生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早期家庭教育计划。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

我的孩子现在九个多月,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陪伴在孩子的左右,我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为此我深感内疚,我多么想像老威特一样,从孩子呱呱坠地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当小威特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老威特就开始教他辨认身体器官和家中的各种用具并说出他们的名称。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可以磕磕绊绊地上下楼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让他走出家门,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儿童的好奇心来自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生怕孩子吹风着凉,不敢放心大胆地让孩子亲近自然,宁愿让他们待在高楼大厦里,花大价钱让他们补课玩游戏,殊不知,这样做正是在一点点扼杀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心。

老威特总是鼓励儿子不断地提出问题。在回答儿子问题的时候,他又尽可能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儿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他从来不会敷衍了事。他注意从小培养儿子对所有事物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平常同儿子的散步和谈话中,老威特从来不像许多父母那样,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儿子说话,也不会对儿子信口瞎扯。

现在的许多父母与之相比,真的做的很差,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很多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觉得孩子的问题太过幼稚,于是敷衍一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久而久之,孩子便不爱提问题了,因为很多事“长大就知道了”啊!他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探索的欲望,他怎么能有兴趣学习呢?家长们又怎么能强求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老威特还提出,要尽早地教会孩子使用母语,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流利地表达。因为语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卡尔不仅表现出一种超凡的理解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知识兴趣。卡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精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卡尔的早期教育当然没有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为了使卡尔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爱好。正因为有了老威特对儿子的早期教育,卡尔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由于他的智力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在还没有满14周岁就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称号。16岁他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员。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被忽略。由于不重视学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学之后不堪重负。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这本书让初为人母的我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获益!也希望更多的人记住:“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