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0/11/24 10:43:30 作者:无 有620位读者读过
《认识11-20》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确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11—20各数,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
接下去就对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和反思。
片段一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的。我问:“你在生活中用到过这些数吗?”学生纷纷回答:“我的邻居姐姐12岁”,“奶奶昨天买了18个鸡蛋” “爸爸给我买了13本书”……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引导学生问道:“对这些数字,你还知道什么?”有学生会渐渐说出“20最大” “12最小” “18比13大” “12在13的前面”……学生的反应很积极,对11—20的数也逐渐了解了。
片段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新知。如: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12。并交流说说是怎样摆的?再思考:要知道每个小朋友摆得对不对,每次都数一遍,那都麻烦!怎样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经过分组讨论与评价得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种方法最容易看出多少根。师提问:这一捆有几个一根?生回答:“10个一根。”师:我们就说有10个一。师:“这一捆有几个10根?”学生答:“1个10根。”再强化10个一就是1个十。指名说,同桌互说。又如:教学15,先摆一摆,再说说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动手摆一摆,介绍一下17。再将14、18、20、13摆一摆,说说组成。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中,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片段三是生活中“十”的应用,强化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如:师:“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生:“一捆铅笔就是10枝”,“一包火腿肠就是10根。”……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吗?”生:“尺上、数学书上。”师:“观察尺上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它们相差1。”……在初步感知了“11-20各数”后,说一说自己平时所见过的这样的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