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精彩,绝妙练习频现 驾驭住课堂,方能将预设得以生成
发表日期:2016/5/9 17:11:55 作者:11057 有635位读者读过
教学设计精彩,绝妙练习频现
驾驭住课堂,方能将预设得以生成
——听同组葛启明老师《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有感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5月5日周四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我们全体数学组老师共同听取了葛启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一课,并分工进行了课堂观察。
听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两方面:第一是葛老师的教学设计精彩,绝妙练习频现,第二是课堂纪律比较散漫,学生没有很好的投入,导致老师精心的设计有些颇有一种“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悲痛和无奈,我觉得只有驾驭住课堂,方能将预设得以生成。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根据一定标准对相关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本节课就是引导孩子们按角为标准给三角形分类,在于给学生建构一种数学认知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葛老师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了导入、探究(按角分类、展示、归类、游戏、按边分类等)、练习三大环节,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所以葛老师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通过问题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说出三角形的特征吗?你打算照什么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非常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有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用信封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让孩子们根据露出的这一个角猜测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真的太妙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度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综观整节课,我觉得教学重点突出,孩子们知道三角形按角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教学难点也很好的进行化解,先从角的分类复习入手。学生用学习单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学习,先进行研究与讨论,再进行全班汇报,设计的很全面很优秀。但 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堂驾驭的不够,课堂纪律有些松散,导致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发言面窄,特别是能够有质量的、有水平的发言都是由固定的几个孩子讲出来的。另外有3个男生听课质量可能很低,一人随意做小动作,还将胳膊缩到衣服中,从领口伸了出来,另外靠着坐在一起的两人一直再说话,中间没有参与讨论和做题,甚至连书都没有翻开,以至于我不停的小声提醒,用眼神示意他俩认真听课,但两人置若罔闻,最后我实在是忍无可忍,走到他们身边,让他们俩面朝黑板坐好,而不是挤在一起方便窃窃私语。到办公室后,我和士勇两人进行了交流,觉得这节课葛老师的设计很好,但由于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吸引住、课堂驾驭力不够,导致很好的设计意图没有得到预设之中的实施。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其实我清楚自己的教学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今天的听课学习让我提醒自己,有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出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接着要驾驭住课堂、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这是实现教学预设达到良好生成的关键,我在这两方面都要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教师讲的认真,小组研究学习有效
听课的数学组成员认真观察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