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抓好班风是关键
发表日期:2016/6/15 9:40:42 作者:王星星 有629位读者读过
抓好班风是关键
我做过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些年里工作积极认真,对所担任的班级管理负责任,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今年我接手该校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对于一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积极性。如能利用好这一点,班级管理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因为这些学生的小,着实困扰了好一阵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分析后,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措施切实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 、确定班级管理的重心,确定合适的管理人选,坚持不懈地参与特定方面的管理。
刚开始时,我为班级的每一个方面都确定了一些管理班干部,但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好。抓的点多了,管理的人多了,反而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混乱。每个班干部的责任心也得不到强化。为此,我特地改变这种模式,将班级的管理确定了一个重点:纪律的管理,并选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认真细致地指导他管理班级的纪律,并以班主任的身份经常性地辅助他管理班级纪律,指导管理方法,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强化纪律严明的价值取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组织,班级纪律明显好转,并显得井井有条,管理有序。
在纪律比较稳定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又陆续推出了两个管理重点:卫生、学习。培养了两个专管班干部,形成三方齐头并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到卫生、学习、纪律三方面基本稳定之后,再以此模式向其他方面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发展班级的正气。
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表现的欲望,但又必须指出,每一位学生又都是不那么“勤快”的,一些日常性的额外的工作是不愿意多做的。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形成大家各扫门前雪的局面,对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极为不利。
我给每个专管班干部发了一张记录表,记录表记录的是平常在某方面做得好的、积极表现的、乐于帮助其他人的事情,每一次好事记一个五角星。并定期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我们不能认为那些学生帮助其他人是为了得到五角星。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学生们都能清楚地明白帮助其他人是应该得到表扬的事情,应该多做的事情。反之,一些不好的事情就不应该去做了。
也正是有了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做什么是好的,才在班级中形成了乐于助人、集体的事情我来做、我多做等良好的风气,树立起了班级的正气。
二、运用表扬手段转化行为问题学生
每一个班都会有一些行为问题学生,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一律适用强性的班级管理措施,不会得到好的管理效果。一个总的原则是在大体适用强性班级管理措施上巧妙地运用表扬手段转化行为问题学生。
这一点的运用我印象很深刻。刚接手时班级里行为问题最严重的是谢涛这个学生。打人、不做作业、上课捣蛋、迟到,可以说各种不好的事情都能在他的历史里面找到痕迹。促使谢涛转变的是一件教学上的小事情。当时的科学刚好上到《蜗牛》这一课,谢涛这位学生又恰恰是一位很喜欢玩的学生。小动物简直是他的朋友。对于蜗牛的知识的介绍、回答,使得其他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我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和激励,果不其然,他后来在科学课程方面的表现又使我对他刮目相看。有了我的激励和其他同学的新的看法,谢涛在班级里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功地从捣蛋的、大家都很讨厌的同学向有特长、受过表扬、受老师关注的同学转变。所做的事情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样了。但谢涛的转变并不因此而变得一帆风顺,他毕竟还有很多方面不足,需要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掌握尺度,更大程度地改善他的想法、角色,使他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他这种爱表现、珍惜自己的成就、觉得自己被看重的心理,深深地鼓舞了他,也鼓舞了我。
三、赏识“优点”,让每个孩子都有喜悦。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长中的少年也有着许多可爱、可敬的优点,我想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因此我尽量挖掘孩子们的每个优点,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
期中考试结束后,要开家长会,第一次正式接触每个孩子的家长,为此我苦思冥想,希望能让每个孩子不认为家长会就是“告状会”,希望能让每个家长不认为家长会就是“教育会”,针对第一次的特殊性,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方式,送给每位家长一份“见面礼”,这份礼物就是我给每个孩子的一张奖状,每张奖状上都写下了半学期来每个孩子最大的优点和长处,如“最热心班级服务奖”、“写字最漂亮奖”等。在家长会上,我一边送“礼”,一边简单描述每个孩子的表现,让每个家长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子女的了解和关怀。这样的家长会后,孩子们的表现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得到了科任老师的一致认可。
四、善待“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青少年。这样去思考每个孩子成长中发生的每一首不合音符的“插曲”,你会觉得豁达许多。担任班主任工作兼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实在可以称得是“重任”在肩了,如何对待每个孩子的缺点或出现的不恰当行为,那就需要认真思索一番了。在过去的岁月里,经验告诉我:“你急,他更急;你慢,他也慢”。当我遇到一些孩子自控能力不足而带来的违纪行为时,我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多思考一下,切合实际地掌握事实,然后给予真诚的对话空间,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小丽,她经常缺课,在学校领导和级长的大力劝说下,回到了学校。对她的了解也只是从同事或学生的口中略知一二,但是我没有把她以前的过失纠住不放,而是放开胸怀来接纳她的一切。从老师们那里了解到她的家庭背景后,与她触膝长谈,和她朋友似的聊天,用最热诚的话语鼓励她、赞赏她,使她慢慢找到了自信。有一次早操时,她讲小话而违反了纪律,过后找她谈时,她不肯承认,当时我的内心觉得十分气恼,为什么她要不承认,然而我控制好情绪,在给她时间考虑的同时,我努力地思考着如何让她敢于承认错误。在原则的范围内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终于她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然而我也剖开心思与她交谈做人的一些重要品质,最终她诚恳地接纳了我的意见。而我的内心因一次较为成功的教育而舒坦了许多。如果当时我不把她当成一个孩子,不去冷静思索解开心结的方法,也许结果将是另外一番不堪回首的景象吧。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