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戴玲娣>> >> 正文

《西湖》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6/9/27 8:58:16 作者:戴玲娣 有678位读者读过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语文优美,词汇丰富。文中有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二类字有11个。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有了不小的障碍。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我先是给学生放映一段《西湖》课文朗读的视频,让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西湖的哪几处美景”?读问课文后这个问题忘了解答,到后面才想起来解答。出示生字词,带领学生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读准生字的音。之后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基本能读通,但有些二类字词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读第一段时重点讲了“素”字,我先出示句子,让学生读通句子。然后告诉学生“素”字的本意是丝绸,下面的两点是两只手,之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之后又出示了“素”字的小篆形状,告诉学生这时双手就被省略了。学生通过两幅图了解了“素”字的文化背景,对学习汉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由于这个字很难理解,我就出示了四个选项,让学生选择,并带到句子里读一下看看选择的是否正确。只叫了一个学生就选出来了,说明学生的感悟能力很强。每一段我都叫了好几个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我有让学生模仿“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仿写句子。 又给我学生说“上海素有“东方明珠”的美称。”说明学生的知识面挺广的。第二段我只要讲了词语“层层叠叠”和“连绵起伏”。并让学生在出示的图片中指出层层叠叠和连绵起伏的样子。又让学生用“宛如”仿写句子。最后留了5分钟让学生描红,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总的来说这节课对朗读花了很多时间。为开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但这节课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不少环节都没有很好的完成。例如第一自然段的“镶嵌”没有解释给学生听。 授课中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让人感觉有些枯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自己当成学生才能将课文教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