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周亚婷>> >> 正文

[原创]是谁偷了我的东西?

发表日期:2016/9/27 12:26:43 作者:周亚婷 有432位读者读过

是谁偷了我的东西?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除了要完成一般教师都需要完成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担负着对班级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的任务。在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那么如何灵活解决意外情况,利用突发事件因势利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是一位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几乎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财物失窃的现象。怎样处理是让班主任较为头痛的一件事。笔者认为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教育目的大于解决问题,使全班学生受到教育的意义大于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所以班主任在处理此类事件重在“治病救人”,并帮被盗的学生找回钱财,不能以公安机关的办案方式来解决。班级出现盗窃事件,班主任一要正视问题,及时解决,不能置之不理。二要冷静,多加分析,多想对策,切忌盲目和武断。三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多给机会。那么如何做,以笔者班级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为例。

   事件:在班级的QQ群里,高进爸爸@我,向我反映高进的英语书不见了,希望我在班级里帮助他找一找。一石掀起千层浪。家长们纷纷播报寻物启示:

周老师,洋洋的钢笔经常被人拿走,这不,刚买的两只又不见了。

我家轩轩的语文《补充习题》没发到。

周老师,越越回来反映经常有人翻他书包。

…………

一、            找出事实,分析原因

首先只有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才能把问题的性质搞清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辨别一件事情的真伪或者是非较为困难,东西丢失就判断为“被偷”是很常见的事情。其次,原因分析的视角越广泛、分析的层面越复杂,找到真正原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一定要避免使用“偷”这个字眼,因为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直接地、轻率地使用“偷”字可能会严重伤害到学生幼稚的心灵。

针对以上,笔者设计了一张不记名的调查问卷,用以调查丢失东西的原因。问卷如下:

学生丢东西调查问卷

 

1、你在班级里可曾丢失过东西?(   )

A B 没有

2、你在班级内都丢过什么东西(   )

A 钱包 B 学习用品 C 学科用书 D 作业本

3、你丢东西后是否试着找回(   )

A B

4、你找回来的东西有哪些?在什么地方找到?

 

 


5、你丢东西后是否向老师反映过(   )

A是,但希望渺茫 B是,觉得很有希望找回 C 否,觉得根本没用

6、你认为丢东西的原因是什么(   )

A 自己的粗心 B 班级管理不善 C班级有同学不告而取

7、你是如何看待班级里丢东西现象的?你对此时的态度如何?

 

 


8、你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将此问卷发下去,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收上来,绘制成图。

然后结合第四题学生的回答,通过一星期的观察,发现班级的“小偷”还真不少!

“小偷”1号:丢三落四者

班级中有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丢三落四。如高进,早上到办公室找英语老师背书,背完书过关了,很兴奋地回到班级,将英语书落在办公室自己也不知道,等回家要写英语作业了才发现英语书不见了,急匆匆地向班主任报告:“老师我的英语书被偷了!”

“小偷”2号:生活无条理者

由于班级的桌椅都是固定大小的,有些学生的书包过大,放不进桌子里,于是就摆在椅子上背靠着,很多学生上完课会将不用的书塞进书包,但有些学生就这样将书本连同他的学习用品杂乱无序地摆在桌子上也不收拾,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也不捡,等到用时四处找不到,就急匆匆地向班主任报告:“老师我的东西被偷了!”

“小偷”3号:恶作剧者

这类学生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看别人“不爽”,又或者开玩笑,便趁别人不注意将他人的笔袋或者铅笔、修正带之类的小东西藏起来,看别人找不到时发愁的窘样。满足了他的恶作剧心里后才慢悠悠地拿出来。当事人很生气便向老师告状:老师,XXX偷我的东西!”

“小偷”4号:粗心大意者

由于课代表经验不足,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临近放学了,才发现今天的老师改好的作业还没有发给同学们,于是放学时一阵鸡飞狗跳:“XXX,你的作业怎么在我的桌上!”“课代表,怎么没发到我的?我可是交了的!”还有些学生呢个看也不看名字,直接把自己桌上的本子塞进书包里就出去排队了,回家一看不是自己的就开始嚷嚷:“老师,我的作业不见了!”

“小偷”5号:借而不告者

班级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学生写着写着发现写错了或者要用到直尺或者其他工具时,自己的一时间找不到或者忘带了,感觉自己和XXX关系很好,用一下没关系,就私自拿来用了,结果XXX回来发现自己东西不见了,立马大声喊起来:“老师,我的东西被偷了!”

“小偷”6号:羡慕嫉妒者

班级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家境条件较好的学生总能买来十分漂亮或者好玩的文具,有些学生较为羡慕,由于父母不同意购买但自己有十分想要于是就顺手牵羊了,但这类情况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