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本研修>> >> 正文

数学组开展听课写反思活动

发表日期:2016/11/12 13:15:25 作者:陈光耀 有1040位读者读过

数学组开展听课写反思活动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113日的数学教研日中,数学老师们集中到科学实验室,先观看特级教师张苾菁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然后写听课反思活动,本次活动共有11人写了反思,他们是祁明丽、李玉琴、陶绪萍、俞银凤、陈光耀、谢强龙、陈士勇、郑承鑫、倪海琴、王惠、陈柯、杨柳。

附:部分教学反思

听《从条件想起》的反思

祁明丽

    113日听了张老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本节课张老师首先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题目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策略,然后出示例1,张老师分四步展开教学过程,第一步,要求学生说说题中知道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说说“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不同方式解释题意、理解题意。第二步,启发学生从第一步讨论中获得的知识出发,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初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的基本过程,第三步,鼓励学生按确定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第四步,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策略意义和价值。然后做完以后让学生比较出结果相同以外,思想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抓住什么思考的?从而得出抓住条件一步一步去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有学生选择计算的,有学生通过填表求得结果,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发展思考,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突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并通过比较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

  本节课整个过程看,教师给学生的引导比较多,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策略应该让学生先有体会,再总结。策略不是一节课就形成的,老师解决的比较好。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湖熟小学    李玉琴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观看了一节录像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执教者张芘菁。《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张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坚持做到:

一、把握一条线:以学生为本,教者充分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再如对例题方法的探讨时,教者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书上所呈现的两种方法,而是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由此点燃,互相启发、补充,形成新的思路。教者没有为实施教案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二、体现了一个过程: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学生根据题意来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所以老师借助有效的图形框架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从而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此来解决问题。而教者深知,仅仅能列出算式还不够,卫老师注重引导孩子讨论,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先根据(  )和(  ),求出(  ),再根据(  )和(  )求出(  ),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主动反思和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反思中提升对策略的认识,体验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听课反思

湖熟小学    陶绪萍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一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策略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一次接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按以下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本课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重点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表达很有个性,简单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是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2、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尝试独立分析数量关系,通过“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先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求出第二天摘的个数,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又多摘的个数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这样一步一步进行思考,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叫做“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学生理解题意,理清关系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有的填表,有的列式,都能正确解决。

    4、通过回顾反思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从条件想起”这种策略在解题中的优势。

总之,这一节课,老师反复让学生说,通过说,进一步理解解题的思路,从而总结出解题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听《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有感

湖熟小学   俞银凤

今天下午的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在科学实验室,集体观看了一节数学录像课,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由张苾菁老师执教。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几乎都会运用到这一策略,所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节课上得很精彩、很有价值。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从提问导入,初步感受策略

一开始的引入,就是出现了一个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结果学生纷纷说,没有办法解决,张老师再追问原因,孩子们说缺乏条件,缺乏什么条件呢?缺乏第二天摘得个数和第一天摘得个数之间的关系,凸显了“条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鼓励孩子方法多样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解答例题时候,老师的要求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看看有没有其它方法了。”这里鼓励孩子去探索另一种方法,有的孩子就想出用4×5=20(个)30+20=50(个),这种方法就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这种不同的算法,展示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富有趣味和开放性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并不是将书本上的练习题全部搬到课堂上,而是有选择性的来进行练习,从基础的根据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学生小组里说一说,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再到皮球弹落的问题,再到地转问题,练习层层递进。特别是最后的地砖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就是要求孩子选择合适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对于无关的条件可以发现并且剔除掉。将本节课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设计得非常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

听张苾菁《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有感

湖熟小学  陈光耀

1、音质的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当我慨叹张齐华老师的伶牙俐齿,登峰超级,无法望其项背时,原来特级们的声音几乎都是这样,那浓浓的亲和力,什么原因造就,天生还是其他?我现在想到的就是将心贴近学生,让思维随学生的脉搏跳动。

2、什么是行云流水?这种节奏感常用来描述书写书法作品,现在用来描述这节课也不为过。片段一: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生1:因为我们不知道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少)摘多少个。生2:因为不知道第二个条件。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少了一个条件。

两个学生的发言引出关键字:条件。记住,重要的是我需要什么,不是看有多少个人发言,学生说清楚即可。)师:老师这个给你两个条件,选择其中的一个填充进去,使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你打算选择哪个条件?···师: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第一个条件,而不选择第二个条件呢?···师:了解第二天跟哪一天的关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呐?

片段二:

师:对于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同学们有什么难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句子,都可以提出来问。(学生没有)那好,我们来看第一个条件。(学生没有就是没有,不需要去逼迫学生)···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对于这个条件,你是怎么理解的?(对于关键句,可以有老师提出疑问)···师:还能继续往下说吗?像这样说的完吗?说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适时小结,字字珠玉。

第一次小结:并不是任意两个条件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次小结:你看,这么一个简洁的条件之后有着这么丰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读条件的时候一定要读清楚,想明白。

第三次小结:我们是读了条件和问题,抓住了条件,一步一步朝着问题去靠拢,对不对?所以从条件想起是我们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板书,读一读课题。)

第四次小结:无论是表上、图上还是算式上,我们多能清楚的看到,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紧紧地抓住了题目中两个条件,利用了这个数量关系,一步一步一步有序的来解决的。

第五次小结:首先,我们先把条件的意思想明白,进而,我们要把条件之间的关系想明白,只有想清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们才能到底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

第六次小结:在解决这个题目的过程中,是先利用了两个已知的条件直接求出了一个桃子有多重,然后把这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新的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一个橙子有多重,解决了最终的问题。···看来从条件想起,我们不仅要想意思、想关系,还得想清解决问题的步骤。下面,请同学们抓住这三个小窍门来独立的解决问题。

第七次小结:是什么策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其实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时可以画画示意图,举举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条件意思,我们也可以用列表或者列式的方法求取结果。

第八次小结:其实有些时候,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了条件的意思,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