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之《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发表日期:2016/10/30 10:51:29 作者:陈光耀 有1171位读者读过
同课异构之《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0月27日上午, 数学教研组举办了主题为“同课异构之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活动,既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探讨规律、实现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各显本领、各展所长,还能让教学异彩纷呈、方式多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教研活动首先由陈柯、刘雪红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示了“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课例。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大体相同,但由于对课的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差异,而展示了不一样的风采。陈柯的课偏重于对算理的理解与掌握,将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融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刘雪红的课偏重于对算法的掌握,师生一道探索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对形成计算技能大有帮助。下午教研,老师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两位教师教学设计展开评点,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了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附:教学反思
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陈柯
这学期,数学教研组 “流行”同课异构,在听了两次同课异构的课之后,从中收获不同教师对于相同内容的不同见解,感受思维碰撞下的殊途同归,给自己的教学也带来一些启发。终于,迎来了属于我的同课异构。
大概两周前,就和刘雪红师姐商量上什么课题,原先定的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由于种种原因,开课时间后调,最终选择了《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其实当时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在教学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我已经领略了代数课的教学难度,这看似只要“会算”的方法背后,隐藏了多少“会算”的奥秘和道理。书上了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接着就是大量的练习。例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试一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我看来,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例题,如果将例题讲透,那么试一试可以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自学模式教学。
周三在5班试上,整堂课学生发言较少,成了我的自导自演。大部分学生会做题,但是不会说,其实再直白一点,不会说就是不会做,所谓的“会”无非是一种模仿,这也正是我担心的,学生的这种“会”并不明白“为什么”,师傅给我提出的意见是:讲清算理,围绕算理开展教学。后来在批改5班的课堂作业时也发现了学生犯错误较多的地方,一是算完一个数位之后,不知道把下一个数位移下来继续算,二是竖式对不齐。针对这几个问题,当天晚上,将教案进行修改。
首先,在新授环节增加了大概8分钟的学生探究算法的活动,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注意听,及时提出问题,先怎样分(算),再怎样分(算)。在“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紧扣先分再分、先算再算这样的连接词为算理教学埋下伏笔,学生头脑中已初步有思考问题的顺序概念了,接着讲解竖式计算时,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追问“先分谁”,这一步学生以前学过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在算完“4-4=0”后,画完横线就不知所措了,学生对于“再分谁”不理解,对于写法也不熟悉,所以接下来明确“再分6个一,为了竖式计算更清晰,突出再分,要把6移下来”,结合板书强化。同时注意措辞:“先分4个十,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而非简单的一句:4除以2等于2,多说几个字,却足以道清楚算理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直接套用模式算商的习惯。每一道除法竖式计算的思维量较大,因此这种详细的口头表达在刚开始教学时显得尤为重要,勤说让学生在除法竖式计算时的思维可视化,说一说更有利于查漏补缺。在教学完例题后,及时总结:画一画、算一算、竖式计算,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很好地在逻辑思维上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总结计算经验,加深对算理的巩固。也是我没想到,找共同点是教学中临时想到的,我就提问了,收获了不一样的效果!稍作练习后,学生自学试一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请一位学生介绍,在此过程中,及时追问:先算什么,1为什么商的百位上,接下来该怎么算,检验对于竖式计算算理的掌握程度。同时借助试一试,加深对移下来再算这一过程的理解。
时间总是那么快,后面练习只完成了两道,但是回顾整节课哪里可以压缩节省时间呢?我自己的看法是复习一块可以节奏再快些,新授例题时再将语言精练些。同时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还发现班级存在的不足,后面坐了老师后,胆子变小了,看来平时得注意多让学生上台表现,训练胆量,结合乐真小组评价表,增加刺激,也让学生学得更活更火。
另外,就是听刘老师上课的感受,是刘老师已经当妈妈的缘故,还是性格的原因,在课堂上,刘老师的教学很细腻,我这种“豪放派”要多学学。其次,刘老师充分利用板贴、小棒等教具,起到了不错地教学效果,而我有时候却想不到。第三,刘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评价,加星、掌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次公开课,一次成长。数学教材中有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图形教学、解决问题等,虽然上不同类型的课,侧重点不一样,但目的一样,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获得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想,自己还需努力呢!
教学《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反思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刘雪红
今天,与同事同上了一节公开课-----《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听了同事的课,反观自己的课,不足之处很多,不过通过学校老师的评课,我对这节课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具体反思如下:
1.课前的备课还不够充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够完善。比如:教学目标之一中,“理解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会利用数的组成和除法含义学习笔算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体会体会利用数的组成和除法含义学习笔算的思考方法,我在教学中,做得还不到位,应像陈老师那样,先把46分成4个十和6个一,让学生多说说“4”除以2,得( )个( ),“6”除以2,得( )个( ),而非纯粹的4除以2,商2,6除以2,商3.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习中,也要多让学生结合数的组成和数位说说竖式计算的算理。
2.算理与算法并重。
在教学中,我太注重学生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心想着,学生会做就行了,其实不然。算理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让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46÷2,先算40÷2=20,再算6÷2=3的,算法单一。而陈老师,是先让学生讨论,寻求、探索46÷2的算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算法的内在联系中,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其效果比我设计的环节更好。
通过这节课,让我对三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能学生因做题而做题,要掌握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思,将多体现计数单位的价值。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与低年段的数学教学发差很大,有些题目,答案不是一目了然,思维含量很高,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讲、不能怕学生讲错,把算理和算法都讲清楚。没有教过的课,自己上完心里也没数,还是要多问问教过的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