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与孩子
发表日期:2016/10/31 21:04:28 作者:江洁 有600位读者读过
木头和孩子
这周六,我观摩了一节亲子木作课。有幸,和他们的老师商量后,我体验了一下木工老师的授课过程。感触颇深,想与大家分享一二。
在南京,木工课程在所有补充课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很多学校并没有这门课。据我所了解的仅有的一点信息中,开这门课程的,南师附中算一个(这个信息来源于一位南师附中的毕业生),他们学校有一间专门的木工教室,教室里有带锯和砂带机等木工工具,但是据他说,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木工制作,老师也没有对教室里的机器进行过安全知识的普及······还有一所小学,在江宁,但具体是哪个小学我却有不记得了,只知道他们学校有一位老木匠师傅,学校的桌子椅子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手。为什么说这么多呢,无非,我想证明木作这门课程的普及度在南京是比较低的。
参加那趟木工课,老师有两位,学生有两位,另外有三位家长。课程最初,老师先对木工的基本常识对孩子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个环节我是参与其中的,给他们讲了鲁班造锯子的故事,启发孩子们生活处处有发明,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说不定哪一天,一项发明创造就属于你。简单的木工知识普及完之后,老师提醒孩子们,木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节约资源。
带着这样的信息积累,第二位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了小板凳制作的环节。从观察木料到在小板凳上涂鸦,所有过程历时两个半小时,所有环节都是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在我看来这样的体验过程在现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都是非常难得的。
当制作过程中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自己观察,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想出办法后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按照这个方法解决问题。在拧螺丝的时候,孩子会累,拧不动了,这时,爸爸妈妈就来帮他们继续完成喜爱办等的制作,休息一会儿,孩子再来····如此交替,孩子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着亲子互动的乐趣。同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直到最后解决问题,不仅是一个动手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正所谓,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我在想,枯燥的课堂知识让孩子的课余生活变成了学习学习和学习,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开设这样的一堂木工课程,将我们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自己动手,自己完成一件木制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漫长的木工制作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也算一件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