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倪海琴>> >> 正文

《认识线段》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7/3/15 19:47:31 作者:倪海琴 有707位读者读过

《认识线段》听课反思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写听课反思了,这次我们教研组一起听《认识线段》,这课我去年有幸上过公开课,所以我回去又好好听了一遍,对孙小波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重视操作,尊重学生

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句话在孙老师的课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整堂课听下来会发现课堂气氛很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特别是探索线段的特征时让我印象深刻。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直的、两个端点,我在上这课时也是采用毛线为载体,“三拉”毛线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孙老师这课也是用毛线,但是他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全放手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拉一拉、指一指、比一比的形式来合作探索。当时我就心想:二年级的孩子相对来说还比较小,线段这个概念又比较抽象,孩子们能说出来吗?听到后面会发现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通过合作交流能很好地总结出线段的特点,虽然有的会“答非所问”,比如有的回答:都有毛,有弹性,有粗细......但这些都是孩子真真切切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孙老师对这些回答都没有否定,而是适当地引导到我们数学上来,我觉得这点做得很好。

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孙老师整堂课差不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生活中的线段

通过毛线这个生活中经常能接触的物体来引出线段,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表象。后面又让孩子找生活的线段:直尺上、学具上等丰富线段的特征。

二、数学中的线段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了前面的铺垫,再次回归到数学上便显得容易很多,后面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也说的很好。

几点小建议:

一、把握课堂节奏

孙老师的课有个很明显的遗憾,那便是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有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入、学得有激情!

二、重视每一个孩子

孙老师的课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的特点很好,但是请小组上台汇报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多请几组呢?当然如果请的多又会导致时间不够,但是汇报时就一个小组在那,那其他孩子那时候应该干点什么呢?

三、应用线段

    我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同时也要去应用于生活。因为时间的问题,我想孙老师后面还有一些应用方面没讲到,比如判断线段、数线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