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7/4/24 12:49:26 作者:郑承鑫 有500位读者读过

今天,在百家湖小学学习了三节课,分别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认识分米和毫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入,与《曹冲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传统思维“人离开水”转化为“水离开人”。这节课最精彩的是学生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思想。学生充分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后,在交流例题“等积转化”时,学生思维灵活开阔,展现了4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表达流利完整。在联系旧知,回顾反思的环节,学生也能畅所欲言,从图形和计算两个内容展开回忆与联想。本课有多次小组合作,组内分工明确,当音乐开始的时候,学生自觉离座交流,足见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展示学生剪拼的图形时,教师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展示的只是转化过后的图形,此时最好是一屏两图,方便直观对比。书上的练习中有一题16格正方形,中间有一个斜放的正方形,以往听到的课都会在这里引发争议,是9/16还是10/16,然而本课当学生说出把里面的正方形旋转后,教师并未课件出示旋转过后的图形,从而引发讨论。

第二、三节是在教室里上的,相对更加真实些。《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和活动都相对较多,我自己教学时只能一节课上分米,一节课上毫米。因此,这节课明显感觉节奏明快,环节紧凑。很多人会用动画引入,而这段动画在课堂中能有多大作用?本课同样以金箍棒变大变小引入,并且不止于此。先是利用金箍棒复习1米,1厘米及其相互关系,接着金箍棒变成1分米长,8分米长,然后变成1毫米长,最后练习环节变成橡皮,回形针,一条线段。本课的另一亮点是估计意识贯穿始终。有用身体尺去估,有用1分米的金箍棒去估,还有用刻度尺作为参照物去估物体的长度。

也许正因为内容的丰富,很多环节教师都急于介入,缺少了让学生充分思考,积累经验的过程,缺少了时间的沉淀。

第三节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是三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二下的学生。20×3,算法上很多学生会想先算2×3=6,再在后面添一个零。以及到后面5×80=400,表示58个十得40个十,效果也不太顺。所以,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说算理。

    这节课的估算教学分层推进,先是联系开头情景,熊大300元买3箱葡萄够不够(每箱葡萄98元),然后是400元买8箱桃子够不够(每箱桃子52元)。拓展练习联系生活,普通列车车票100元,特快列车车票217元,动车车票309元,买了3张同样的票,付了1000元,买的是哪一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