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以生为本,将思维过程可视化!

发表日期:2017/5/11 16:57:25 作者:谢强龙 有739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 湖熟小学 参加教研(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科及年级

数学

时间

5月9日

地点

翠屏山小学

参加人

谢强龙

活动主题

“领航杯”课堂教学展示

活动(培训)主要内容

一天七节课,我 和潘老师 坚持听完,因为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教研(培训)活动盖章处

收获或体会

以生为本,将思维过程可视化

——听朱春巧和陈士勇两位老师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有感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转化 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属于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画图、列表、一一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学期我听了9节这个内容的课,其中听了徒弟陈士勇的五节,他从试上、磨课,到最后在麒麟小学参加江宁区东片乡村联盟进行教学展示,我都全程参与了,今天有幸被教导处安排到翠屏山小学观摩学习“领航杯”课堂教学展示,又听了4节,现着重将朱老师和陈老师的两节课感受谈一下。

尽管他们两人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课有共同点,就是做到了“以生为本,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具体阐述如下:

一、感知 转化

引入阶段就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转化,朱老师的引入是用学过的规则图形:用方格纸呈现一个长方形(长5个单位,宽2个单位)和一个正方形(边长3个单位),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接着呈现两个不规则的图形,还是进行面积的比较;陈老师是用21支笔,现在里面又快又准的取出2支笔,接着要求又快又准的取出20支笔。引发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初步的感知转化,这就是一种吸引,就是一种 驱动 !“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老师和陈老师的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直指转化的实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转化”的策略。

二、理解 转化

两位 老师引出课题之后,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体验活动 ,孩子们 自主探究:看一看 (观察) 、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借助集体的智慧很轻松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1、数方格 2、剪剪拼拼 (陈老师既有动手操作剪,也有在图上画画标标,朱老师仅仅是让学生在图上画,他们都做到了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 3、平移、旋转。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们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使学生感悟到:在这一类题目的处理中,关键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同时也优化了方法。最后 两位 老师 紧扣转化的本质,提问:“在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他们俩都引导学生明确了烟酒面积时,确保面积不变;研究周长时,确保周长不变!)(这里要特别表扬一下陈老师,他比朱老师多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转化周长那题之后,还追问了孩子们一句,周长转化前后相等,面积还相等吗?让孩子们再次进行对比明确,只要确保我们需要研究的量不变就行!戴特对这一做法在麒麟小学评课时也做了肯定!) 让学生体会 转化 变与不变的思想,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一步步深入,策略在体验中一步步形成。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方法无不让我们感受到 两位 老师平时教学基本功的扎实,和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到位指导和引领。    

三、升华 转化 

学习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 策略,只有在 孩子 感悟其好处时,才会萌生掌握并运用的倾向。 朱老师和陈老师两位 在例题 教学 之后 都进行了 旧知梳理,引导学生围绕预习作业三: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先在 在小组里交流回顾 ,并进行发言汇报 。学生从求图形的面积时的转化,到计算中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经验,逐步升华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运用 了转化

分层练习,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从策略的高度主动运用转化的策略,张老师设计了图形转化、数形转化、实际问题转化等层次的练习。由于学生已经对转化的策略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练习中,张老师也基本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练习。通过计算、图形、阴影、比赛等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转化策略的同时,感受到了转化策略的美妙。

聆听了 老师 和陈老师 学课,使我受益匪浅。特级教师闫勤说过 :“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这两位 老师 做到了“进退有度”,不仅 是组织者, 也是 是参与者, 鼓励 学生走上讲台 或者在自己座位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们感到困惑的时候,关键处进行了恰当有效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