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发表日期:2017/5/23 13:10:08 作者:戴玲娣 有695位读者读过
这几天查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以及颁奖晚会,荧幕上那一幅幅可亲可敬的画面,他们那纯真的笑脸,句句朴实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血浓于水的情谊。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做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为了孩子,他们努力着,坚守着,改变着。当我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这一个个平淡的名字却在我们心中高大起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汹涌澎湃的感动和震撼!
在《乡村女教师》这部教育电影中,女教师的爱心不仅让她的学生开始喜欢学校,而且让部分村民由敌视学校转变为支持教育。瓦尔瓦拉只身来西伯利亚一个乡村当教师。开学那天,瓦连卡准备上课,可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空荡荡的。她有些失望,但试着对心目中的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我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门外竟有几个孩子在听,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办起来了。一年年过去了,通过瓦尔瓦拉的努力,学校越办越好,部分学生也学有所成。然而,学校和她遭到了一些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报复。经历了数次战争的考验,学校逐渐壮大,瓦尔瓦拉也沉浸于桃李满门的幸福之中。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是:“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我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
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邹桂芬老师,为了让偏远的教学点的孩子能上好学,在湖北省郧县南化塘镇罗堰村这个贫瘠的山沟里一守就是33年。她将真情和挚爱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片深山里的孩子。因为从村里到学校必经一条60米宽的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邹老师34年来几乎每天都要背着学生们过河。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在邹老师的教学日志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河水没退,还淹着桥,学生过河还要老师背,好冷呀,腿都麻了,学生还没有背完,坚持背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终于把这12个学生都背过去了……”34年如一日,邹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把学生背过河的!34年,她背了两代人,自己却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这样无私的付出,这样清贫的坚守,对于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教师可以做到呢?邹老师说,她所做的的一切都是良心活,都是小事,但在我眼里,她的事迹却像是一把利剑刺向我们过于自私而麻木的神经。跟邹老师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是多么好,可我们却还老是在怨天尤人,心里总是觉得不平衡……
令人难忘的还有肥东县陈集镇阳光小学——陈万霞校长。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故事,是她给一个叫陈冲的孩子过生日。陈校长不仅让孩子和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还为孩子买蛋糕送祝福,当时,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感动的哭成一片。她想到了每一个孩子,尽管很忙,事情很多,却能在细节上关爱每一个孩子。陈万霞给留守孩子们妈妈般的温暖,让我最为感动。陈万霞“上课时是老师、下课后是家长”,不仅为孩子们传播知识、讲授文化,而且十分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灵抚慰和人格塑造。我感受到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对家乡孩子的热爱。她不愧称为“最美老师妈妈”。她不为名、不为利,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片成长的蓝天,建设了一个心灵的港湾,让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春天……这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操守的力量、人格的魅力。有些人,一有了荣誉,就会“变形”,而陈万霞面对荣誉,依然平静。宠辱不惊就是伟大之处。这是非常崇高的境界,非常炙热的感情,我非常感动!
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故事,我们的老师不止一次为之感动。多么纯朴的心灵,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那样恶劣,是什么给了她们那么大的动力让他们毫不动摇,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是爱,是因为他们非常爱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心里装着的全是乡村的孩子们,是关爱孩子的炽热情怀和面对困难乐观豁达、永不服输的人生信念。她们的行动是对我们教育事业责任要求的最好诠释。
最美的教师美在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守使其人生绽放出璀璨的花朵,她留给社会的不是金钱和名利,却是一份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们将从“最美的乡村教师”身上汲取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
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启示很大,我会更加深透地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燃尽泪始干”“燃烧自已,照亮别人”这些不仅是人们对老师的赞颂同样也是对老师最高竟界的道德要求,我会以此来要求和鞭策自已,对自已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总之,即使以后我不再年轻,我也会为着这一目标而奋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