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鸟之亡,谁之过?

发表日期:2017/5/24 17:41:41 作者:郑承鑫 有615位读者读过

 看了周静老师的博文《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一文,感同身受,因为我也看到过类似的情形。

那是某一天放学后,我在二(1)班教室处理作业,忽闻外边走廊一阵骚动,几个还没回家的孩子聚在走廊的最东面。原来,走廊尽头用于加固楼房的两块垂直的钢铁柱子形成一个约1平方分米的平台,能挡风遮雨,不知几时,悄然出现了一个鸟窝,还有几个小脑袋探出来。“老师,楼上有人在拱鸟窝!”果然,一根细长木棍从楼上向下试探着,奈何长度不够。大家满脸惊奇地围观着。围观者中有人从教室拿来扫帚,也想去拱,被我制止了。不一会儿,“看我的!”一个男孩拨开人群,面无表情,没有嬉笑,没有好奇,也没有骄傲的神色,仿佛是众望所归的英雄,径直走向鸟窝下方。原来是刚刚木棍的主人。虽然我没接触过他,但我知道他是五年级有名的“问题学生”。他没料到会有陌生老师在这里制止,怔了一下,步伐骤停,气焰黯淡了一半,转身溜走了。我继续回教室处理作业,围观者陆续散了。然而,一转眼的功夫,外边又是一阵骚动,“老师,小鸟摔死了!”“咦,真恶心!”出去一望,只望见“英雄”扬长而去的背景,还握着那根木棍。而鸟窝下方,两团模糊的血肉,有红有黄,还带着壳。当一切归于平静,一只麻雀在鸟窝附近盘旋,发出阵阵哀鸣。

我感到一阵悲愤,很想揪出那个肇事者,狠狠地痛斥。可那些有关爱、生命、尊重的大道理还能感化的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孩子吗?往严重处想,他与凶手无异。二(1)班那几个男生的反应也让我失望,不是应该充满正义、满怀爱心地阻止高年级大哥哥对小鸟的伤害吗?转念一想,是否是我太悲天悯人了?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童年时代掏鸟窝、捉鱼虾的事也没少干过,这是孩子探索大自然,满足好奇心的正常现象,调皮捣蛋的孩子永远存在,不必过于苛责。可是,学校存在的意义不就是逐渐剔除“恶”,唤醒沉睡的“善”吗?不就是用文明和爱浇灌成长中的心灵吗?可是,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学校亦无奈,孩子的家庭成就了他的冷漠。

所以,鸟之亡,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