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江宁区2017年汉字文化节

发表日期:2017/5/21 0:00:00 作者:江洁 有451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17年汉字文化节

   有幸参加了江宁区2017年的汉字文化节决赛表演。下面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节目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我爱你中国》

   这个节目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国”之源,解说了中国的几种别称和一系列关于“国”的问题。第二部分讲了“国”之心,发文“爱国是什么?”,从而牵引出一系列问题:忠、慈、恒、德。这四个字都有“心”字底,表明爱国发自内心,源于心声。第三部分跳入“国”之情。这一部分充分抒发了爱国情感,是一个汇总和升华。最后,一首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行》将节目引入尾声,可以说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节目,但这个节目最后得分比较低,我表示很遗憾。后来我重新翻看了视频,发现整个表演中,都在抒发关于“国”的情感,关于汉字的部分很少,这就违背了大赛的主题“汉字文化节”。

《我爱你中国》这个节目着重理解了相关词的含义,没有对汉子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很遗憾,在这个大赛中“汉字”才是重点,这个重点更侧重于汉字的结构特点。形声字出现的平率比较高,由形旁、声旁解字入意,记住汉字,展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它迪特的魅力,由此就形成了一种魅力文化,叫“汉字文化”。

二、《蒲公英旅行记》

说实话,这个名字还是挺吸引我的。它以蒲公英的种子为线索,以风伯伯为牵引,话出“汉字王国”中的各个汉字:跟山有关的“出、屾”等,一个字变成两个入“从、林、朋、炎、昌、吕”等。中间用各式各样的歌舞充实表演,表现汉字的形体美。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将“辨、辩、辫、瓣”做了详细的分解介绍,编的小儿歌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很是生趣。

《蒲公英旅行记》这个节目通篇都是组字,每个表演者身上都是一个字的部首,表演时不同的表演者站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字。加上他们丰富的舞蹈形式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观者记忆犹新。

三、总结

纵观所有的节目,但凡得高分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旁白者。这个旁白者是所有表演的解说着,贯穿整个节目,将所有的线索都串联起来,让节目更具有整体性,让表演内容一目了然。

其次,他们的背景屏幕都很简洁。除却那些精心制作的视频,使用ppt做背景播放的,大屏幕上的画面都很简单,没有花哨繁复的东西。

很有趣,《蒲公英旅行记》通篇都是组字,每个孩子身上并非一个完整的字,而是一个个单位部首,表演时,不同孩子站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字,让观众记忆犹新。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高分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旁白者。这个旁白者是所有元素的解说员,让表演内容一目了然,将所有线索都串到一起,使节目更具整体性。

其次,他们的背景屏幕都很简单,除却精心制作的视频,ppt基本上都很简洁,没有很花哨复杂的东西。

反思:反观我们的《五谷园》节目,首先在题目上就没有抓住人的眼球,看到《五谷园》自然想到了五谷。其次,道具简单。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我们还要改进,我们的节目优点在于歌舞形式多样,第一、二两幕对比明显,给观者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力,但缺少一条连接头尾的主线(比如一位旁白者或一个出现在一、二两幕不变的并且显眼的因素)。还有孩子的表现力要不过了,要不不够突出,表演语言不够到位,还需要再细细揣摩。

我们的视频背景比较繁复,而且在视频中没有显现出来,这十分遗憾。

一句话简单总结:优缺并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