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周亚婷>> >> 正文

路比脚长

发表日期:2017/4/27 0:00:00 作者:周亚婷 有1116位读者读过

路比脚长

经读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创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我们要把国度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你们四个先分头去探探路。”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很多崇山峻岭;穿过许多草地沼泽;涉过无数江河湖海,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四个儿子分头出发了。

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掉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陆陆续续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许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真得感谢这位国王,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哲思。是的,脚比路长,无论远方有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抵达。

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有多远?每一个语文人也许不止一次在心中追问过。千百年来,从名家大儒,到普通教员,数不清的“语文人”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勤洒汗水,热播智慧,探询语文真谛和语文教学规律,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似乎总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不断打转,走回头路,前行的路举步唯艰。就以语文学科的性质之争来说,解放初期的“文”“道”之争,批判了“重文轻道”,又陷入“重道轻文”的偏向。紧接着关于语文的“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争,在“大跃进”、“政治挂帅”的思想影响下,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以后又出现语文双基训练与注重情感熏陶的孰是孰非,纠正僵化训练之后,又带来对训练的彻底否定……新课程改革高举人文的大旗,却带来了“以人文代语文”的新问题,如今,研究的砝码似乎又向“工具”倾斜,课堂又陷进了“怎么写”的泥沼里,不管文体与文本特点,一律理性解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呜呼,小语教学,路在何方?难道我们只能玩点矫枉过正,不断纠偏的钟摆游戏?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难道真的只能是远方的海市蜃楼?

在迷路的迷茫中我们是选择泄气、退怯、止步?还是像小王子一样,勇敢地用双脚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我想所有钟爱语文的“语文人”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也许,只要我们拥有追寻的勇气、热情与执着,像小王子那样,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到时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所谓的远方,其实并不遥远!因为美丽的“卡伦”在远方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