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突访
发表日期:2017/5/26 17:38:55 作者:郑承鑫 有643位读者读过
今天一位不速之客在教室后门“悄悄地”听了大半节数学课,而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一个一闪而过的黑影,以为只是个找小孩或是等小孩下课的家长,没想到她真的有在听。
她是雨珊的母亲。最近两次考试,雨珊的分数很不理想,她内心急切,故而想到学校里来寻找原因。在家里她也问过雨珊对任课老师的态度,雨珊形容老师对她很“热情”,母亲想着是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今天的“旁听”又打消了这个疑虑。她对我课堂氛围的肯定让我暗自庆幸。
我一直觉得原生家庭是土壤,苗儿的长成固然离不开阳光、空气等外界因素,然而土壤是根植于内、外化于行的,是深入记忆而无所察觉的。
这位母亲年纪也不大,88年的,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受害者。父母强行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弟弟,于是成绩优秀的她高中毕业后随便找了个人把自己嫁了。高中文凭找工作的艰难让她下定决心自学各项落下的技能,现在是边工作边读在职本科。她丈夫一家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认为女孩子是要嫁人的。但她费尽心思,报各种训练思维的名师辅导班,立志不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要把女儿培养成独立自强的人。她叙述时思路清晰,言语流利,侃侃而谈。
嗯,听起来,这是个励志正能量的女性传奇故事,这是一位不甘平庸,有思想、有远见并且有行动力的母亲。可我真的是世面见得少,人接触的少,感到说不出来的别扭,想到一个词——“矫枉过正”。
她说“我要是生的男孩也就算了,随他怎么样,生个女孩我就不希望她像我一样”。明明是深知自己受了重男轻女观念的伤害,可潜意识里还是认同了重男轻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担忧女儿受封建思想的荼毒?
她说自己的孩子自卑,这我看来并不明显,显然是她自己自卑。不过孩子确实不甚开朗,不甚阳光。这就涉及到婚姻里的双亲关系了。一个是不甘于平庸,积极努力改变现状,提升自我价值,不断证明自己的母亲,另一个是“下了班就玩游戏”,从来不管女儿学习,挣得比妻子少的父亲,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孕育出的孩子不自信也能理解。
为了女儿的思维成长和智力提升,她报了这个班,那个班,而且并非兴趣班。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她经常边散步边以讲故事的形式融入数学知识给孩子听,以至于孩子都说“跟妈妈在一起真累,每次都要问问题!”雨珊的问题明显在于课堂上不专注,学校里的那点所学也被课后各种思想的冲击给掩盖掉了。
是的,听了这位焦虑的母亲的讲述,我也觉得累。上一代的期望下一代可能还不能理解,但是压力会感受的到。
我是个口拙的人,每当有家长十分诚恳充满期待地咨询提升孩子成绩的方法时,我总是很尴尬,无言以对,搜肠刮肚地想一些派的上用场的话。大家都知道要做什么,可实际效果就因人而异了。毕竟最了解孩子的是家长,老师提供的是一个侧面。挺惭愧的,这位母亲牺牲了工作时间,我也并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方法。临走,她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也许她需要一名倾听者来帮助她理清思路,抚平焦虑,重审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