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 6 的加法》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7/9/18 13:06:37 作者:郑承鑫 有1993位读者读过
把开学才俩月的一年级孩子拉到《现代与经典》的舞台全方位无死角地呈现课堂,不得不敬佩贲友林老师的能力与胆识。两个月后,我的课堂能这般井然有序、活泼高效,学生能这般乐于展现、专心思考吗?
在《千课万人》的课堂上,好几次教师问“在哪儿学的?”从学生嘴里蹦出“学而思”,即使我的班里,也不乏一批暑假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得数是6的加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计算已经不是难点了。怎么丰富其中内涵,让学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贲友林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1、培养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贲友林老师不囿于教材,选用了《6、7减几》的情境图,4既可以是4个人,也可以是4棵树,2既可以是2个女生,也可以是种着的两棵树。一开始,小朋友看图会陷入混沌,有人有树,教师通过“刚才 2位小朋友发言之后,你能听出来他们的发言有一样的地方,说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到人。
2、渗透符号意识
先是从一幅情景图中提取出“4+2=6”这一算式,再让学生根据算式发散思维编题目,从生活中找例子,2,可能说是2本书、2支铅笔、2个苹果、2层楼,经历了“4+2=6”的丰富内涵后,由放到收,教师在左边画4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无论是数字还是符号,都可以表示之前各种例子。然后,教师在之前所画的“左4右2”圆圈图中添加一个圆圈,还会列算式吗?会列几道算式呢?还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吗?由此引出得数是7的加法。
3、梳理算式,有序思考
把所有得数是6的算式按一个顺序读出来。有1+6=6,1+5=6,2+4=6,3+3=6,4+2=6,5+1=6,6+0=6,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第二个加数从大到小,也有0+6=6,6+0=6,1+5=6, 5+1=6,2+4=6,4+2=6,3+3=6,一组一组地排。在读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两道加法之间的联系,积累有序思考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