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倪海琴>> >> 正文

一共?还剩?

发表日期:2017/9/21 20:05:23 作者:倪海琴 有872位读者读过

一共?还剩?

这次数学组一起观看了贲有林老师的《得数是6的加法》视频,第一次听到名师上一年级的课,顿时兴趣很足,不仅被视频中的萌娃吸引,更是被贲老师的个人魅力折服。整堂课听下来,会发现孩子们对于题目中的条件很清楚,但根据条件提问题就显得有点难,特别是什么时候用“一共”?什么时候用“还剩”?有点傻傻分不清,这点是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这点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多点耐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数学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理解不透或者完全不懂的问题,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不懂就要问老师哎”,现在这种不懂就问的孩子越来越少,所以关键就在课堂,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敢于提问。但现实听课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画面:老师提问谁能用三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孩子兴高采烈地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用“一共”,但孩子说错了说了“还剩”。这时候老师眉头一皱,提高音量问“是还剩吗?”这时孩子发现老师语气不对立马改过来,老师听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立刻让全班把掌声送给了他,并且让其他小朋友也像他那样说一说。“答对”的那个完全是靠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而其他孩子完全就是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一共”和“还剩”当然傻傻分不清。反观贲老师的课堂,同样出现了一开始孩子说错了,但名师的风采就出来了,贲老师并没有一下子否定孩子的答案,而是让其他孩子帮他去改正,一遍遍地改正,最终呈现出了:4个男生在植树,2个女生也在植树,一共有几人在植树?虽然中间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我觉得是值得的,孩子们知道了提的问题一定要和前面的条件一致。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机会

贲老师这课堂课有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贲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用42=6”或“24=6”的例子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思维一下子就开阔了,五花八门的有很多答案。贲老师从书上学生植树的情境出发,得出算式后又回到生活中的其他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题的机会,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发散开来了。第二个是贲老师利用学生资源,其中一个孩子提出了爬楼的问题,但他说错了,贲老师立马抓住这个,让其他给予改正,又巩固了一下“一共”“还剩”的问题。

建议:整堂课听下来有一个疑问的地方,就是贲老师请了一个男生上来提问,他提了四个问题:?这个4表示什么??请问为什么用加号??这个2表示什么?④这个6表示什么?这里面??是不是要调换一下呢?应该是讲条件,然后讲条件间的关系啊,而不是按照算式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