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7/9/29 20:57:10 作者:朱婉钰 有617位读者读过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语言清新、生动,是培养中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好素材。
针对课文语言文质兼美的特点,对照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我把理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伊始,我通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听录音初读课文之后,提问学生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由于三年级学生词汇的贫乏,他们除了说“西湖很美。”再也没有其他的表达了。我很失望。课后,我想:当时,我可以引导学生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印象。这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多:如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又如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等等富有个性化的表达。
在生字词的教学环节上,我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记忆。但是缺点是没有给学生留下描红的时间。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一二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西湖的美丽。
第一节一共两句话。重点抓住“镶嵌”这个词,但是表达的不够完善,如果直接出示西湖和杭州的图片,直观感受会更清晰。第二节,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观察了山峦、湖面等景物,抓住“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读出山峦的多,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读出山峦的层次和美丽;抓住“硕大的银镜”读出湖面的宽阔和明净。
但是由于我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零碎,并且会重复学生的回答,耽误了较多的时间,所以下课了,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如生字的描红,第二节对湖面的描述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够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讲在重点处、必要处,使学生一课一得,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使课堂师生对话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