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朱婉钰>> >> 正文

班主任如何做好安全教育

发表日期:2017/10/24 17:07:09 作者:朱婉钰 有627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同时,他们又缺乏生活经验,并且安全意识淡薄,避免受伤害的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比较差,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努力加强对小学生的保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有效地落实校园安全教育?如何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一、班主任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班主任应经常对全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把《中小学生守则》作为每一名学生的行为准则,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且,经常性地在班级开设各种安全教育专题。每学期开学要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消防安全伴我行”、“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等为主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各类教育活动。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每周的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途径开展安全主题系列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征文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使学生能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火、防电、防盗、防骗、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运动活动伤害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救护能力。

二、建立健全班级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工作规范化。

班级安全管理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同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组织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请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学生有反常的情绪或异常行为要及时同班主任“会诊”并“对症下药”;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对言行、情绪异常的要找学生了解情况并告之家长,共同“医治”心理创伤;要把班级发现的诸如电灯、接线板、室内地板、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同校总务处联系,进行排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矛盾纠纷监控小组、行为规范督查小组、应急事故处理报告小组等学生自治组织。健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组织掌握班情,把握动向,运筹帷幄,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及行政法规宣传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按时有效的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安全宣传单,从而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得到延伸,使学校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家长或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许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时,有的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换位思考,相互谦让,彼此理解,无法与人和谐相处……这些,都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疾患,严重者不仅使自己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或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还有可能引发伤人杀人事件,导致校园惨案的发生。因而,班主任应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纳入班级安全管理之中,给予应有的重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各种压力,正确面对挫折,保持良好心态,健康快乐生活。同时,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让大家认识到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要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就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确保校园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班级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意识,只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