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朱婉钰>> >> 正文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7/10/19 17:17:45 作者:朱婉钰 有660位读者读过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不一样。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游戏导入,出示童话中的经典台词让他们说出该则童话故事名称,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进入课文很快。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朗读。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文中长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读好却不是那么简单。课文九个自然段,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分前后两年,交错讲述,怎么办呢?我想,读,惟有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懂课文语言,读活人物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为进入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桥,铺好路。

其次,这篇课文生字不少并且容易混淆的也很多因此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来教学,但是同学们的预习很不错,基本字音都能掌握。不过,对于“防”和“访”这两个字的区分有些困难,因此我通过组词“防止”“预防”让他们从字义入手理解“防”是“竖起耳朵小心防”,而“访问”“探访”的“访”则是“探亲访友要说话”。另外,“捧”和“棒”这两个字通过让他们做手势来理解,效果还不错。

最后,在课文教学中,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面对同样的礼物——一代麦子,看到的,反应,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结果的对比,从而体会三个小动物的性格。并且思考感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师评价性的语言太简单,不够多元化。课堂评价,往往直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引导学生不断追求,促使学生学得有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这方面我还要多学习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