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柯>> >> 正文

【原】“得数是6的加法”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7/9/28 14:53:14 作者:陈柯 有634位读者读过

周四的教研活动,数学组齐聚会议室,一起聆听了贲友林老师在现代与经典上教学的《得数是6的加法》这节课。关于贲特,听他的课也很多次了,但大多都是中高年段的课,这次有机会观摩他上一年级的课,自己也没有过教学低年段的经验,心中很是好奇,他会怎样教学。

一、快速复习

课的开始,贲老师利用准备好的纸片口算题进行复习,用时约一分钟,学生看着纸片没有读题,直接口答。纸片设计有单面和双面的,双面的一正一反,动动手指即可,答题速度很快,非常方便,

二、细看多说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图说话是必须学会的读题技能,此处用时大约5分钟。贲老师出示图例,询问小朋友看懂了吗?接下来小朋友便打开话匣子,一个接一个地描述:从“小朋友在种树”到说三句话“4个小朋友在种一棵树,2个小朋友在种另一棵树,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种树?”到最后的“有4个男生在植树,还有2个女生在植树,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植树?”在一个又一个的小朋友的发言中,对于图片的描述越来越顺畅、通俗、准确。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图,在约11个小朋友接连发言后,条件越来越清晰,问题也随之明确。想在二三年纪甚至更高年级,会有多少更深层次的学习会用到看图说话这一方法,而这样的题目通常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细看多说,锻炼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深入剖析

看完图,摆出条件,问出问题,列出算式。贲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板书4+2=6,写得非常规范漂亮,接下来关于对在这道算式的讲解,用时大约8分钟。知其所以然,贲老师请来小老师就着算式提问题,“4”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将算式肢解,学生问的细致透彻,学生答得句句在理,最后请小朋友连起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达到连贯通透的效果。

四、举一反三

小结4+2=6表示的意思,那生活中有列式4+22+4的例子呢?学生一一举例,用时大约7分钟。学生从买书,到买笔,到爬楼,到买苹果,最后有小朋友提出图示“草坪上躺着4棵树,小朋友种着两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来教学,例子简单易懂,由一道算式引申多个实例,再由多个实例进行总结,刚才提到的2本新书,2支铅笔,爬了2层楼,2棵树,都是用数字2表示,那4可能是……从多个实例归纳出数字的共性,例子不同,最后都是将它们合起来。举一反三的过程,由一到多,由多到一,学生在自己创造的情境中思考,老师有效引导,充满亲切感。

五、点题巩固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5分钟。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什么了?42位置调换(交换),都是把它们合起来,得数都等于6,引出今天要学的知识是得数是6的加法,那得数是6的加法,除了黑板上的两道算式,还有没有了?学生基本可以说出剩余的算式,接下来看看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对应这些算式的例子,将学生的生活思路打开,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答,自己书写,适时提出问题,发现3+3=6只有一种写法,而其他的都有两种写法。在这一过程中,贲老师还有意让学生反省自己错在哪儿,及时作出提醒要学会写两道算式的本领。在举例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很高,要一直仔细聆听,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总结升华

将算式补充完整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将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读出来,用时大约6分钟。第一组0+61+52+43+34+25+16+0,仔细观察,小朋友很容易发现这些数字要么从小到大,要么从大到小排列。第二组0+66+01+55+12+44+23+3,这是一组一组排列,按顺序说时,贲老师遮住上面一道,小朋友顺着说下面一道,起到检验效果。最后贲老师提出思考题,在前面4+2演变的图形题中,左边有四个圆圈,右边由原来的两个圆圈变成三个圆圈,小朋友们会列算式吗?

整节课时间安排紧凑,学生得到充足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在学,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描述,学会提问,学会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