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7/10/27 15:01:31 作者:陈柯 有572位读者读过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基础上,第三次学习策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利用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本节课的思路设计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理清题意,例题的条件设置了很多,让学生读完之后谈谈感受,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将情境中的信息抄了一遍,不思考如何简化信息;还有的学生能摘录有效的信息,并有序排列等等。我在教学时,利用摘录的方法进行完善,顺势教学如何列表。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整理的经验,展示学生已有的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整理信息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优越性。将几种不同样式的表格进行再次对比,这样既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又能明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也体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不是只限于一种策略的运用。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整理信息后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更主要的是便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步主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来分析,会说一说、列一列数量关系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策略的提升应与数学思想相贯通。在这里给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着表格用发现的眼光观察,更清晰地体会列表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灵活选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步:列式解答,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第三步一般学生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所以请学生直接板书,并讲解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第四步:检验,这是很多学生都会忽视的一个步骤,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在竖式计算里出现的比较多,在解决问题中,检验可以采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可以写出算式,也可以口头检查。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把某一类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完例题后,学生自主练习“想一想”,解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板书的步骤。
常言说“什么都可代替,惟有思维不可替代”。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等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传授,可策略却不能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感悟获取。因此,课中环节让学生体会“策略”的重要性,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学生体验列表整理信息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当然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结合以前学习的策略,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有选择性地结合,达到熟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