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发表日期:2017/10/30 8:52:55 作者:孙伟 有815位读者读过
明知孩子的身体素质差,需要锻炼,但因为怕出危险,学校和家长不敢让学生参加看似有风险的体育运动。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看来,学校及家长这种谨小慎微的行为正是因为“心中的鬼”。通常情况下,学生参加看似有风险的体育运动,只要保护措施到位、教学 方法得当,几乎不可能发生危险,毛振明认为,学校体育要发展,必须先打掉“心中的鬼”。
记者近日先后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和北京市史家小学采访了解到,一些看似危险、甚至已经被很多学校取消的体育项目,在这两所学校不仅能够正常开展,而且取得很好成效。
在南京游府西街小学举行的“全员运动会”上,上百名孩子一起完成“一字马”的动作,前来观摩的校长、老师和媒体都惊叹不已,“其实这个并不难。”毛振明告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横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字马’,对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练习一个星期就能有1/3的孩子做到,练习一个月几乎全体都能完 成这个动作。因为二三年级是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再大一点儿的孩子,比如到初中再练,最多1/10能完成。现在我们的孩子普遍存在肌肉软、关节韧带 硬、身体不够协调等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干预,用走、跑、跳、投、爬、支撑、负重、躲闪等身体基本活动的练习项目来干预,这是我们的责任。”
据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万代红介绍,像“横叉”这样的动作,学校以前也是不敢开展的,家长也担心“别把孩子练伤了”。可当老师把安全要领讲解到位,孩子循序渐进地练习,最后,二三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完成标准的“横叉”,这有效促进了孩子的柔韧性训练。
根据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的研究,在该阶段训练这些身体素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一旦错过了敏感期,训练效果就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学校体育 “心中的鬼”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非常大,在孩子应该充分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年龄,因为怕他们受伤、出危险,而限制其参加某些体育运动,造成的身体素质缺陷, 未来也难以弥补。
在北京市史家小学,操场上的一排单杠引起了记者注意。在单双杠已经从国内绝大多数小学和一大部分中学消失的情况下,史家小学仍坚持让孩子参加单杠练习。
据史家小学副校长张欣欣介绍,学校从一年级就让孩子练习单杠,从身体的悬挂开始。单杠对于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非常有效,而上肢力量弱是现在孩子的普遍问题,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学生都为“引体向上”发愁,坚持让孩子练习单杠,正是出于提高孩子上肢力量的考虑。
但单双杠具有一定危险性,这也导致其逐渐在校园中消失。“其实,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出危险的。”张欣欣介绍,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各项保障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稳稳地抓住单杠,并且保护自己安全地上下杠。
此外,史家小学还开展了同样被很多学校舍弃的项目“跳箱”。因担心孩子的灵活性差,很容易撞伤和摔伤自己,诸如跳箱等动作,在国内大多数小学也成为历史,但在史家小学,“跳箱”同样是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和北京史家小学在当地都是名校,万代红表示,“学校的名声,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措施都十分信任,因此,看似有些风险的体育活动才能在学校较 为顺利地推行开来。”但国内的名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学校要想尝试看似有些危险的体育活动,往往很容易引起家长的担忧和质疑,正如毛振明所说,不仅 学校需要打掉“心中的鬼”,家长也要打掉“心中的鬼”,“以为孩子在参加那些体育活动时会很危险,但事实上,不经历这些所谓的危险,孩子的未来会更危 险。”
“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而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的基础。”万代红表示,“相信不少家长对学校让孩子练习‘横叉’会有担忧,但他们 最终也打消了顾虑,因为孩子在安全地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体素质的变化,他们最终会全力支持学校。”而家长的支持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与家长共同的事情,必须形成家、校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