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星星>> >> 正文

【原】收获

发表日期:2017/11/6 7:29:42 作者:王星星 有512位读者读过

收获

10月24日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一节《徐悲鸿励志学画》,随后是来自汤山和上峰两位校长的评课与讲座感触颇深。

李校长的课,关注学生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进行教学。所有的环节设置都是为了这句话的分析和理解来服务的。整节课目的性很明确,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教师的引导下注意力十分的集中,课堂的效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李校长特别注重在读书时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感知课文中这些语句出现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好地感同身受,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点评中,我学会了一个词“静静地思考”。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是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将自己的课堂营造出一种很热闹的氛围出来,但是是不是应该一直这样的热闹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堂并不是一种热闹的形式表演,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课堂当中学到东西。这些东西的得来便是课堂上静静地思考得来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而不是一节课只是开心而已。

成校长的讲座是“着眼语用点,彰显语文味”,提出一定要在抓住基础的同时,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这样的建议在学生的阅读与作文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基础可能是非常牢固的,但是在运用时却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阅读理解的题目看不同,不明白出题的目的是什么,经常会答非所问;或者是在进行理解时,与作者的意图相差十万八千里;或者是在作文中出现的作文走题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无不是他们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关于语文的运用知识在自己的阅读与作文中灵活运用,由此我感觉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抓住学生对语用的运用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可以更好地用他们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语文不仅仅是有其人文性,更是有其工具性的,只有将这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语文展现其本身具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