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蒋珊珊>> >> 正文

“秋实杯”听课感想和体会

发表日期:2017/11/3 19:34:00 作者:蒋珊珊 有953位读者读过

今天有幸参加了禄口二小举办的“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优质课展示活动,周海波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丁正霞老师执教《石头书》,魏兴芳老师执教《珍珠鸟》,秦斌老师展示《天火之谜》,课堂结束之后,周爱华和蒋崇勇老师分别对此次课堂作了简短但一针见血的点评。我的收获颇多,感慨良多。

执教的老师都是来自名校的老师,展示的课也都是优质课,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课堂不是普普通通上的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句话都被精心打磨,所以,觉得此次的教研活动,收获特别地大。 下面谈谈我收获最大的两点:

首先是师生之间的融合度比较高,用蒋崇勇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课堂中老师注意教学时双边性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不是对立的,教师不是单纯得教,学生也不是单纯地学。师生之间的配合度很高。教师的儿童立场是非常鲜明的,儿童语言也都是非常幽默的。教师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语言生动而又形象,教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俯下身子,教师真正做到了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其次,满足学生需要。四位教师的课堂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难分优劣,可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满足学生的需要。《石头书》中,师与生一问一答,呈现理趣,《珍珠鸟》中教师通过教学把人与鸟的活动概括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获得启发,那么最后一节课则是聚焦在让学生如何按顺序把事件完整地呈现出来。  

此次学习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与名师名课堂之间的差距,今后会多多反思自己,多向他们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