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徐悲鸿励志学画》有感
发表日期:2017/11/16 17:34:00 作者:杨晨 有577位读者读过
观摩《徐悲鸿励志学画》有感
——区学科带头人李小兵老师课堂的观摩感想
今天下午江宁区学科带头人李小兵老师在四年级三班上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结合之前朱老师和自己的教学来看,在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一感觉是新奇。《徐悲鸿励志学画》我听了两次课,自己上了一次,一共是三次接触这篇课文。每一个老师教学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朱老师从外国学生态度的转变来讲述,我是抓住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过程、结果这条主线,而今天的李老师却紧紧围绕“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来讲述文章,从“有心人”指谁、“有心”是如何表现的、有没有“辜负”他三个方面把握另辟蹊径,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原来这篇文章还可以这么进行学习!
第二是教师的掌控力。李老师不论在教学激怒片段,还是徐悲鸿奋发努力画画时,都会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无论讲到哪里,都会用引读到这句话,对学生、教学过程的掌控十分到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到徐悲鸿不停画画时,或者松懈时,任何时刻都知道他是为什么在励志学画,紧紧扣住这一志向。像这样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是值得我学习之处。
第三是学习如何精读。在讲述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李老师通过几个句子的补充延伸:圣诞节、劳动节、深夜、清晨,其他人都在欢乐地过节日,睡觉,而学悲鸿就是在不停地画呀,画呀,一画就是一整天,让学生在四个句子中体会到他画画的时间长,理解文中的“潜心临摹”。通过这四句话把文中的一句概括性的语句讲得更加准确清楚,让徐悲鸿奋发努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以小见大,这也让我学到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同样是《徐悲鸿励志学画》,但是三个老师教学的效果不尽相同,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一篇课文是否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思路呢?答案是肯定的。每篇课文都值得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尝试,试着去找出最适合学情的,最能被接受吸收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教学素养,这需要不断的磨练学习,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向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