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 >> 正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19 10:50:11 作者:无 有2213位读者读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李强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行的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通道地传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低质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所有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浅表的,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往往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科学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而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独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目前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上还是空白,亟待研究解决。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形成我校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模式和特色,并形成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界定

    “课堂”即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本课题将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在重新审视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反思科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学校教学实际,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了学生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理念,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并力求使之升华为新的知识,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行为和评价策略,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

     3、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建立我校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和特色,并形成策略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的要求。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7520078月):①加强理论学习。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已有课例录像分析以及科学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并撰写成调研报告,制定实验方案。④完善方案设计。

     2、实验阶段(2007920085月):确立个别班级进行、早期实验研究,同时进行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完成中期实验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

     3、总结阶段(20086月):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会,全面推出研究成果。推出理论性成果及实践性成果。

     八、活动方式:

  1、撰写阶段性实验计划。

2、搞好一系列优质研究课。

3、写好阶段性实验总结。

4、撰写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

      5、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或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