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研修日记(二)

发表日期:2018/3/27 20:35:05 作者:郑承鑫 有1011位读者读过

今天聆听了两场讲座,上午是陈薇老师的《走向深度教学》,下午是周舟老师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儿童的学与教》。

陈薇老师穿插着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既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带两个班,又是博士生,还在美国待了一年。因此,她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扎实,讲座内容并不艰深,举了好多课例,以低年段的课居多,精彩亲切处时常引得学员们会心一笑。

陈薇老师主要分两大块展开:一是教材理解,二是教学实践。她把教材解读能力分为4个层次,通过教师A和教师B对“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设计对比,让我们体会不同的层次所达到的不同效果。陈薇老师说相比教材,她更喜欢看其他版本的教材。她给我们展示她曾经跳脱教材,用四幅图上了一整节课,内容是是“用扩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通过几个活动,从具体,到抽象,到变式,再到分类,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她还展示了精彩的“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设计,舍弃了例题图,借用台湾版教材的图,背景和环境简单,帮助学生逐步剥离,还原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从彩条图到阵,在这样的设计下,3×55×3的意义应该不再是难点了。

周舟老师是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她的讲座让我很熟悉,是曾经在大学里学过背过的一些东西,如今加之以教学实践,回头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所带来的恐慌下,她认为教师是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因为教师是和人打交道的,而小学教师是和发展中的人打交道的。一二年级的学生以视觉记忆为主,所以听课效率不高,光靠口头强调效果不大,还需要动笔写一写,而且教师的口述最好短、单一。认知发展的前提是生理的成熟,所以,教师真的需要容忍有些稍显“落后”“笨拙”的学生。

期待明天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