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静>> >> 正文

学着“哄”孩子

发表日期:2018/9/27 10:47:37 作者:陈静 有664位读者读过

今年继续教两个班的六年级英语,开学前很多同事就给我打预防针:“六年级要辛苦些了”,我们老师也在开学初给孩子们打了预防针:“六年级要辛苦些了”。在这一个月里,我和孩子们都体验到了什么叫六年级。

这一个月里,我发现孩子比往常更加活跃,可能是暑假的“玩心”还没收回来,有些学生开始挑战我的底线——少写或不写作业。我则经常性需要靠“凶”“吼”来镇场子。所以才开学一周,我就失声了,医生建议我休声两周。可是我不敢请假也忍不住不讲话,边吃药边上课。在吃力上课的这段子日子里,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了,不该靠嗓子来让学生“变乖”,不然能有几个嗓子给我消耗?我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遇到上课扰乱纪律的,我开始学会跟孩子搞笑:“哎呀,我的小宝贝,你干啥呢?小宝宝要乖乖的。”他会不好意思,腼腆笑着坐好。我对他说了声“Thank you!”也邀全班人一同向他说“Thank you!”。班级会哄笑,当事人也不好意思了,可能他并不会根本性改变,但是我们的姿态从冲突变为和谐幽默,也舒缓了紧张的课堂和疲乏的学习。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模式,有些问题我不直接呵斥,开个小玩笑让它过去。比如今天,一个学生是课堂纪律扰乱者“惯犯”,课上又骚扰其他同学了,我一走过去,他伸出小手“负荆请罪”,以往我是会打下去以作警示,但是今天我轻轻一碰,我微笑着走开,他很惊讶。

“唉?”

“我这样对你好,宽容你,你要怎样报答老师啊?”

“我好好学习,认真坐好!”

“那下次考试要考90分以上哦!”

“好的!”

“好!全班人作证!”

“好的!”

他本来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因为习惯不好,渐渐地成绩退步。所以我还是相信我温柔待之,做出改变,他会有点变化。以前粗暴对待他的过错,只会让他不断地想再刺激我,对自己和他都是个恶性循环。收起彼此的锋利的触角,软化下矛盾,可能会发现彼此的美好,进入良性循环才是正确之道啊。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老师,前行的路有点迷茫,走地磕磕绊绊还伤了身。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我愈发知道和明白了自己。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经验,是适合他们走的路,我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我本不是个严肃的人,谁说温柔老师hold不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