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姜力维>> >> 正文

读陶行知有感(一)

发表日期:2018/9/28 16:54:50 作者:姜力维 有1069位读者读过

教育随笔

——论实践对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入职一年的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从进入这个岗位之前,就有一些问题困扰我。“我要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好”,我想这应该是每位新教师困惑的地方。一年下来,我感受到我似乎仍然停在最初的地方,从来没有推开“语文教师”这扇门。但是自从走进了陶行知先生,我发现我以前对“教师”、对“教学”、对“课堂”,尤其是对“学生”的认知实在太浅。从一开始我的定位就已经放错,我总认为老师在于“教书”、“教学生”,但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很好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实际操作又是一番令人苦恼的事情。

先生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为何说我从来没有推开“语文教师”这扇门,便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让学生“做”。

经过一年的备课,我发现每一篇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四季的美丽,我们也往往让学生在口头上和我们保证“要养成好的习惯”“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季非常美丽”,但是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是否亲眼见到了大自然,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四季的美丽,就连他们是否亲眼见到了,作为教师的我竟然也没有仔细询问。一年以来的上课总是教大于学,学大于做。我在实习的时候曾上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雨后》,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冰心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洋溢着儿童的欢乐,也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小主人公快乐的心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这是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上课过程中,我也让学生“做”了,课件出示水塘,让学生假装面前有一个小水塘,你们来踩一踩,“是什么感觉?”“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以此去感受文中小男孩的兴奋和骄傲。孩子们也很开心,他们能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开心,却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小男孩的兴奋与骄傲。这不是“做”,只是和千篇一律的课堂一样,老师仅仅完成“教”,学生仅仅完成“学”。陶行知先生在《在劳力上劳心》说:“我们必须明白“做”是什么,才能明白教学做合一。盲目的行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真正的做须在劳力上劳心。”我想如果让学生在一个真正的雨后,赤脚在广场的海洋上追逐、奔跑,他们肯定会体会到“快活得像神仙一样”。曾经看到过一位老师这样评价现在的课堂,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侣的。但推行起来非常艰难,为什么?因为教学生学远难于简单地灌输教法,需费大力气学习、思考,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去备课。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课堂上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太费劲了。可笑的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几乎是表演课,让一些“差学生”留下,因为他们“不配合“老师的表演。陶公地下有知,当为之血。我对教师的课堂不予评价,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现在的课堂总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无法让人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感受,我自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