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许玉姗>> >> 正文

走进“苹果”的世界——《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8/12/26 13:56:08 作者:许玉姗 有1007位读者读过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看看教材,怎么只有两页内容:一个故事,两个活动就是这课的基本构成了。最怕就是这种科学知识型的课,《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这课要上出探究味可真难!

    因为本课是一节科学概念课,所以它就像文学名著一样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不能够像以前教学那样,只是对概念进行“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是精心设计了探究活动。注重将科学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最终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本课教学方法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科学,掌握概念。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这是做中学的精髓。《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原本是一堂理论性较强的科学概念课,但是经过巧妙的设计,整堂课探究味十足。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原本是牛顿的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物体下落现象的观察,自己找出物体都会下落的共同点,提出物体为什么都会落地这一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但是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样也不能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也很到位。如,要学生画物体运动路线之前,先请全班学生观察一片羽毛下落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画羽毛的运动路线,这样的指导就很到位。既指导了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又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巧妙地指导了怎样画图,为后面学生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又如,在“和重力赛跑游戏”规则的指导上,教师又采用了师生共同示范的方法。这些指导都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动手做科学的前提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