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生活——《排序》反思
发表日期:2017/12/18 8:40:25 作者:许玉姗 有624位读者读过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得成功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科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学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是空洞枯燥的。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排序》这一知识点的兴趣,我精心设计导入部分。联想到许多体育赛事都用到排序知识,选择学生都很熟悉的亚运会切入话题,吸引学生。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亚运金牌榜中金牌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的引出“排序”这一知识点。生活中的奥运,既调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对排序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另外,在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上,无论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还是在实验过程知识点的拓展,我都将其与他们熟悉的生活用品,生活事件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深入浅出,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要点,理解难点,并为以后在生活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科学的思维
在这节课上,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什么发现?我始终认为,只有老师真正地退下来,把自己摆在指导者兼帮手的位置,学生才能走上前去,更好地发挥他作为学习小主人的能力。尤其是科学课,老师灌得越多,学生学得越死,思维越是僵化,知识越是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反之,教师只有充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发现,去小结,致力于学生科学思维,探究意识的培养,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
当然,教学的艺术总不能完美。这节课在细节上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面还不够广,有些科学规律的探讨,教师点拨过多,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不断学习提高。